押解和看押日、偽戰犯【4】

作者:徐其富 遲生 董家義    發布時間:2016-05-30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四)

大多數戰犯在押期間思想都比較穩定,能夠冷靜地思考自己的問題,學習也有一定的進步。但由於長期關押在監舍裡缺少活動,盡管吃得好穿得暖,體質卻普遍下降。這時上級傳達了黨中央毛主席關於通過勞動改造罪犯的重要指示。管理所每天早上要押解戰犯上工地勞動,晚上又要押解戰犯收工回所,部隊加重了看押任務。但我們想,隻要對戰犯思想改造有利,隻要對國家有好處,任務再重再苦我們都願意承擔。為了不發生問題,事先我們察看了農場和制瓦廠的地形,確定了押解路線和兵力的分配及哨位的設置,並進行了實地演練。開工頭幾天,當我們押解戰犯到農場和制瓦廠勞動時,道路兩旁站滿了圍觀的群眾,有的是看熱鬧,有的是伺機復仇。我們哨兵一面觀察戰犯的動向,一面注意群眾的反應,防止有人投石塊和其他物體傷害他們。戰犯都非常明白,自己在中國犯下了滔天大罪,現在失去了自由,隻能老老實實低頭走路,不敢對觀眾正視一眼。時間長了,圍觀的群眾自然沒有了,減少了外界對戰犯傷害的可能性,也減輕了哨兵的心理壓力。

偽滿戰犯一直表現很老實。不論是在監舍裡反省學習,還是到外面勞動,都能遵守規定,不敢反抗。他們有負罪感,甘願接受人民懲處,不象日本戰犯心裡存有幻想。

根據戰犯思想情況和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1954年4月最高人民檢查院對戰犯進行了審訊,要他們老實交待自己的問題,向中國人民低頭認罪,接受中國人民的懲處。這項工作一開始,戰犯壓力很大,思想斗爭十分激烈,有的不吃飯,有的睡不著覺,夜間躺在床上偷偷哭泣。這一現象引起了我們的重視,即把防止戰犯逃跑為主的執勤方案,修改成防止戰犯自殺為主的執勤方案。我們增加了監舍游動哨,並要求每一個哨兵加強責任心,認真觀察每一個戰犯的表情反應,一發現反常現象馬上向管理所值班人員報告。由於執勤方案修改得及時和哨兵盡職盡責,多起戰犯自殺被有效地制止了。經過嚴密地監控和教育,戰犯們也都老實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因此,我們受到了管理所同志們的稱贊和上級的表揚。

戰犯經過坦白交待和認罪悔罪之后,逐步認識到他們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也真正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寬大胸懷。他們把中國看成再生之地,把中國人民看成恩人。1956年春天,管理所為了使戰犯思想進一步得到改造,遵照周總理指示精神,還組織戰犯們分三批到社會上參觀學習。我們承擔了途中押解和現場及住地看押戰犯任務。執行任務部隊一律佩帶手槍,著軍服。先后到達沈陽、鞍山、長春、哈爾濱、天津、北京、武漢、杭州、上海等11個城市,參觀工廠、農村、科學文化部門、社會福利機構等99個單位。每到一處,戰犯都感慨萬端,流下悔恨的眼淚。特別是參觀遭受他們血洗過的地方時,他們懺悔地跪在群眾面前,痛哭流涕地要求處以極刑。有時他們哭,群眾也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哨兵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庄嚴地站在那裡執行看押任務,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參觀回來,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組成特別軍事法庭對在押的日、偽戰犯進行審判。審判是在沈陽和撫順兩地分期分批進行的,我們仍然負責押解和看押戰犯任務。當法庭上宣布對有的戰犯不判刑或免於起訴之后,戰犯們泣不成聲,高呼:“我們保証不再拿起武器同中國打仗!中日永不再戰!”他們不住地向在場的人們鞠躬,不住地向我們哨兵鞠躬。這時,我們才真正感到,歷時6年,為祖國為人民完成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任務。

(摘自:歐陽淞 曲青山主編:《紅色往事:黨史人物憶黨史》,濟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