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解和看押日、偽戰犯

作者:徐其富 遲生 董家義    發布時間:2016-05-30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周總理在出訪蘇聯期間,除同斯大林討論了中蘇雙方有關的政治和經濟問題外,還商定將蘇聯關押的在我國犯有戰爭罪行的一千多名日、偽戰犯全部移交給我國,由我們作為主權國家自行審判。於是,中央決定成立東北撫順戰犯管理所,委托司法部負責接受戰犯等工作,並命令東北公安軍負責執行押解和看押日、偽戰犯的任務。

(一)

1950年7月間,東北公安軍司令部把押解和看押“日、偽”戰犯的任務交給了我們公安五十三團,當時我們幾個團領導干部感到任務突而艱巨思想壓力很大。特別是周總理明確指示我們要不折不扣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做,百分之百的完成好任務不允許出一丁點差錯。我們想,這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任務,做到“不跑一個”沒有什麼問題,要求“一個不死”就難了。我們一些同日軍作過戰的老同志都知道,因日軍長期受軍國主義教育,講究武士精神,其骨干分子一心孝忠天皇,一旦絕望常常就來個玉碎(自殺)。這些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戰爭犯人,最后一旦獲知將被移交中國人民審判時,如果進行臥軌、撞火車……以死負隅頑抗,誰能阻止得了呢!再說,這些日、偽戰犯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了14年,犯下了滔天大罪,是我們不共戴天的敵人,人民群眾發現他們被押解回來,不聲不響的組織起來,強行把他們搶去,碎尸萬段,向他們討還血債,我們怎麼能制止得了呢!然而我們又一想,這是命令。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隻有想辦法盡心盡力去完成,不能講任何客觀條件。於是我們細致地進行了研究。記得當時執行這項任務的主導思想是:內緊外鬆,絕對保密,不使戰犯發生錯覺,不讓群眾知道情況。同時制定了執勤方案,命令三營十一連執行押解任務。為有足夠的兵力嚴密監視戰犯的行動,防止他們逃跑、行凶、自殺和其他突然情況的發生,並命令從十連抽調出幾十名政治覺悟高、組織紀律性強的老同志,配屬十一連共同完成任務。為隔絕戰犯同外界聯系,途中不被群眾發現,押解戰犯的列車上的玻璃窗都貼上紙。為方便哨兵處理情況,車門上的鑰匙全部取掉。為不走漏消息,這次任務的具體情況不向部隊傳達。

幾天后,我們奉命從沈陽出發,干部戰士總共230多人。所帶武器,幾乎全部是繳獲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和歪把機槍,還有擲彈筒、手榴彈和槍榴彈。部隊出發之前,我們作了簡單的動員,隻講了到我國北方執行一次特殊性的任務,不允許打聽,不要亂猜疑,一切行動聽指揮。誰違犯了紀律處分誰,誰完成任務好嘉獎誰。部隊上火車后,列車中途除了上水停車外,一直向北開。列車快到長春時,我們把排以上干部叫到一個車廂裡,向他們傳達了上級的命令和要求,講明了我們執行這次任務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設想了可能遇到的困難和發生的問題,要求干部和共產黨員以身作則,模范遵守紀律,圓滿完成任務。

列車奔馳了一天多的時間,到達了我國黑龍江北部綏芬河車站。部隊下車后,住進了車站幾間簡陋的小平房裡,執行這次接收戰犯任務的公安部門有關領導和剛組建的撫順戰犯管理所部分工作人員,也和我們同車到達了綏芬河車站,他們和我們穿得是一樣佩帶公安軍盾牌臂章的軍服,我們互相及時取得了聯系,共同研究了接收和押解戰犯的有關事宜。

大約過了五六天的時間,18日早晨,從蘇聯境內開過來一列數十節有蓋的特殊貨車,車廂周圍、車廂與車廂連接處,都用木板鋪成一條狹窄的通道,列車從頭至尾每一節車廂頂部拉了好多條電話線。一看便知,這就是押運戰犯的列車。

我們按著制訂的執勤方案,早已做好了接車准備。站裡站外都派了哨兵警戒,並用兩個排的兵力現場接收戰犯。列車到站停下不一會兒,從第一節車廂裡下來幾個指揮官和幾名士兵,隨后各車廂裡的哨兵也都先后下了車。這時,我方負責接收戰犯的領導和有關人員走上前去,經過翻譯雙方進行了約20分鐘的磋商,蘇方一個佩帶少將肩章的軍官站了出來,對著列車上的戰犯,大聲地講了一陣話之后,士兵們便立即上前分別把各節車廂門鎖打開,戰犯一個接一個走下車來,戰戰兢兢地排隊站在一邊。他們一個個汗流浹背,面容憔悴,滿臉胡須,渾身骯臟。下車后,他們東張西望,雙目發出驚異的光芒。由此可想,他們心裡是萬分恐懼,好象大禍就要落在頭上。這時,我們的哨兵威嚴地端著上好刺刀的槍,布在列車的周圍。戰犯下車排好隊后,蘇方一名校級軍官拿著名冊呼點。被呼點到的戰犯,一個接一個應聲向前走幾步站好。緊接著我方拿著他們移交的名冊,再次呼點后,由撫順戰犯管理所工作人員前面帶領,順著我哨兵組成的兩道人牆中間通過上車。我們在每節車廂連接處設半個班的兵力進行看押,列車周圍也布滿了崗哨。並通過翻譯,向戰犯宣告不准他們打開窗向外張望﹔不准他們大聲喧嘩走動﹔上廁所要經管教干部帶領。交接工作非常順利,大約兩個多小時就全部完成了。

我們負責押解戰犯的機動分隊,分別坐在前后的兩節車廂裡,隨時准備調用。這時車站亮起了燈光,列車緩緩啟動,很快進入了夜間行車。戰犯一個個疲憊得東倒西歪地打盹,年齡大,體弱的經看守員准許躺在座位底下睡著了,各自發出不同的鼾聲。哨兵透過車廂裡的燈光,目不轉睛地注視戰犯的舉動。一路上,他們有的強裝喜悅,有的故作鎮靜,有的心懷狐疑。列車在行駛途中,突然傳來了“長春車站到了”的廣播聲,一些懂得中國話的戰犯紛紛從車窗縫向外張望,車廂裡一時騷動,看守人員立即制止,我們也做好了應付一切特殊情況的准備。戰犯感到他們違犯了規定,又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之后,為了躲開在車站同客車相會,避免外界對戰犯造成的影響,列車走走停停,21日早晨3點才到達目的地——撫順車站。

列車一進站,接管看押戰犯的部隊就把車站圍得十分嚴密,制高點還架上了機槍。列車停穩后,戰犯拿著自己的行李由看守人員帶領下車。老弱病殘的乘卡車,大部分年輕體健的步行,經過一條兩旁都布設哨兵的街道,來到戰犯管理所。我們勝利完成了押解戰犯的任務,這時心裡覺得非常輕鬆,身體卻感到十分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