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斗爭】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做斗爭【3】
運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斗爭的韌性
同歷史虛無主義做斗爭,沒有斗爭的韌性不行﹔要增強斗爭的韌性,不充分認識同這股思潮斗爭的重要意義,沒有必勝的信心也不行。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堅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肯定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成就、堅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是“黨和人民在當今世界安身立命、風雨前行的資格”﹔“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可見,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維護黨和國家的歷史,同維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的和平和社會的穩定、維護人民的安寧幸福生活之間,有著直接的、密切的關系。
我們一些同志對於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斗爭,存在兩種情緒。一種是看到這股思潮的蔓延,感到有些積重難返了,因而產生消極情緒﹔另一種態度雖然積極,但總想通過一兩次斗爭就把這股思潮打退,因而產生急躁情緒。這兩種情緒說到底,都源於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背景以及與之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缺少足夠的認識。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既然是國內外敵對勢力鼓吹的旨在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思潮,背后就不可能沒有國際資本的支持。蘇東劇變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西方敵對勢力集中力量,加緊對我國進行西化和分化。這些年,我國綜合國力明顯上升,但經濟科技軍事上的西強我弱態勢並未根本改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我國出現和蔓延,正是這種形勢的一種反映。所以,同這股思潮做斗爭,不可能是短時間的事。既然如此,斗爭就不能缺少韌性。
韌性來自哪裡?我認為首先來自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其次來自對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長期斗爭的清醒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同時他又強調:“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必然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所以要“充分估計到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方面長期佔據優勢的客觀現實,認真做好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和斗爭的各方面准備” 。既然同國際資本之間要有長期斗爭的准備,那麼,同以國際資本為后盾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之間做斗爭,當然也要有長期的思想准備。要有長期准備,當然不是說隻有等到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高潮到來的時候、經濟科技軍事上我強西弱的時候才開始斗爭。天底下任何勝利,不付出努力,不艱苦奮斗,靠等都是等不來的。我們要看到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斗爭的必要性、重要性,看到這場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更要看到這場斗爭的必勝性,從而增強斗爭的自覺性﹔要看到斗爭中會有曲折,更要看到通過斗爭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和階段性成果,看到斗爭一定會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直至取得最后勝利。我們不能因為斗爭的長期性而悲觀失望、喪失信心、“刀槍入庫”、“解甲歸田”﹔也不要寄希望於一兩個回合就“得勝回朝”,更不要奢望“畢其功於一役”。同歷史虛無主義做斗爭,就要有這樣的定力才行。
當前,我們國家經過60多年的奮斗,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中華民族距離偉大復興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接近過,更加需要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眼下仍然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自己。積極開展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斗爭,堅決維護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就是為了不讓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這股思潮搞亂人心、搞亂中國的陰謀得逞,不讓蘇聯發生的悲劇在我國重演,不喪失中華民族難得的發展機遇,以確保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國一百年時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斗爭一定會取得最后勝利,“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一定會最終實現。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和其他各種錯誤思潮阻擋不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相反一定會被歷史前進的巨輪碾得粉碎。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