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初期反對建筑浪費和批判“形式主義、復古主義”問題【2】

原標題:邢和明:新中國初期反對建筑浪費和批判“形式主義、復古主義”問題
作者:邢和明    發布時間:2016-12-12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二、反對建筑浪費和批判“形式主義、復古主義”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建筑業剛剛起步,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建筑界向蘇聯學習,提倡“民族形式”的建筑設計,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這種“大屋頂”的建筑形式出現之后,全國很快開展了一場反對建筑領域浪費和批判“形式主義、復古主義”的運動,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第一,忽視建筑的經濟原則。這是開展反對建筑領域浪費和批判“形式主義、復古主義”運動的主要原因。1953年,中國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工業化建設上來。工業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些資金主要依靠內部積累。因此,“必須實行極嚴格的節約制度,消除一切多余的開支和不適當的非生產的開支,不能容許任何微小的浪費,以便積聚一切可能的資金,用來保証國家建設事業的需要,並增加國家必要的后備力量。”(16)作為非生產性的建筑,理所當然地要服從國家工業化這個最高利益。為此,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1953年,中共中央就提出“適用、經濟、可能條件下的美觀”的基本建設方針。這就是說,“一切建筑都應該做到適用、經濟並在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適用,就是服從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經濟,就是服從當前國家的財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最大限度合理地、節省地使用國家的投資,要用少數的錢蓋更多的房子,以便更多地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建筑中不顧經濟效果,追求富麗堂皇的做法,就是違背這個原則。至於美觀,除了少數以滿足藝術要求為主要目的的特殊建筑外,建筑的美觀一般決不應當違反適用和經濟的原則。(17)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為了追求建筑外表的美觀,“民族形式”的建筑設計採用了比普通屋頂造價高出幾倍的琉璃瓦屋頂和亭台樓閣,而且雕梁畫棟、瀝粉貼金,大大增加了建筑成本,造成巨大浪費。當時受到點名批評的幾個典型,都是因其“大屋頂”的設計而花費了大量資金。“四部一會”(18)辦公大樓,僅在建筑物上安裝的幾個大屋頂,就花費了30多萬元(19)。地安門機關宿舍大樓,每平方米的造價約為200元,僅添加的6個亭子的工料造價就達54.6萬元(20)。北京西郊專家招待所(21)的大屋頂小屋檐採用了價值五六倍於普通瓦屋面的琉璃瓦,其主樓的總造價比同類性質的新僑飯店多花費130萬元以上。(22)東北地質學院校舍採用琉璃瓦屋頂和豪華裝飾,使每平方米的造價高達220元,大大超出國家規定的造價(23)。武漢市郊一處集體宿舍樓採用的琉璃瓦屋頂比普通屋頂造價高出11萬多元,許多虛假結構和豪華裝飾所佔費用高達29萬元之多。(24)

當然,為了美觀,為了裝飾城市,設計一些“民族形式”的琉璃瓦屋頂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純粹是為了追求美觀而不惜增加建筑成本,這種設計形式就不可取了,更不應該成為中國建筑設計普遍追求的一種傾向。

“大屋頂”盛行的時候,正值國家工業化建設初期,資金缺乏。建筑物過分強調美觀,忽視經濟和適用的原則,同工業化建設方針是不相符的。對此,1954年10月14日,中共北京市委在《關於一九五四年建筑工程進行的情況和主要問題向中央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建筑標准不能脫離工業發展的水平,“我國工業化的事業還剛剛開始,在建筑上應厲行節約,在經濟、適用的原則下適當注意美觀”。過分豪華的鋪張浪費現象,分散了工業建設資金,“應堅決制止”(25)。1955年3月,北京市委再次指出,1954年北京建筑設計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不少設計過分地追求外表豪華、忽視實用和經濟。有些建筑錯誤地強調所謂“民族形式”,大大提高了建筑造價。這種嚴重浪費現象同“黨的總路線是直接相違背的”(26)。1955年3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的《反對建筑中的浪費現象》的社論指出:當前建筑中的主要錯誤傾向,“就是不重視建筑的經濟原則”。“目前我們正緊張地進行著工業化建設,國家的資金和人民的收入都有限,必須竭力提倡節約,反對浪費。在建筑中隻追求鋪張豪華而不講究經濟,使本來可以少用的錢多用了,本來可以多建造的房舍少建了,這種做法既脫離了人民的生活現實,又違背了集中一切財力物力首先進行工業建設的國家建設方針,這是決不能容許的”。6月13日,李富春在中央機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高級干部會議上作《厲行節約,為完成社會主義建設任務而奮斗》的報告,著重闡述了建筑設計違反“適用、經濟、可能條件下美觀”的原則和集中資金進行工業化建設方針的問題。他指出:非生產性的民用建筑,“由於忽視‘適用、經濟、可能條件下的美觀’的原則,盲目追求所謂‘民族形式’,講究漂亮裝飾而造成的浪費是十分嚴重的”。產生浪費的原因是,有些同志忽視了資金積累的可能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要求。(27)7月5日,他在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再次強調了這個問題,並指出:“所有這類豪華的非生產性的建設,都是要不得的,都是同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方針不相符合的。”(28)6月30日,薄一波發表《反對鋪張浪費現象,保証基本建設工程又好又省又快地完成》的廣播講話,闡述了建筑領域開展批判運動的原因和目的。他指出:“不重視經濟的傾向,是當前設計思想中表現得最突出的問題”,“不是全面地根據適用、經濟和在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的原則進行設計,而是片面地強調所謂美觀問題,在提倡民族形式的借口下,不加批判地把古代的建筑形式搬到現代的建筑上來,採用價格昂貴的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上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豪華裝飾和純粹為了裝潢用的虛假結構”,給國家造成了嚴重損失。因此,為了克服設計中的浪費現象,保証在設計工作中節儉、合理地使用國家的建設資金,“必須在設計人員中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有必要在設計部門中展開一次深刻的思想批判運動,揭發設計中的浪費現象,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並規定糾正錯誤的辦法,以提高設計人員的思想水平”。經過這樣一個運動,在設計人員中普遍喚起對於經濟問題的重視。(29)

第二,受蘇聯批評“民族形式”的設計思想和反對建筑浪費的影響。1954年12月,蘇聯召開全蘇建筑工作者會議。赫魯曉夫在會上作了《論在建筑中廣泛採用工業化方法,改進質量和降低造價》的講話,對斯大林時代蘇聯建筑界提倡的“民族形式”提出批評。他指出:“在我們的建筑中經常可以看到浪費資金的現象。在這方面,許多建筑師負有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在按照單獨設計所建造的建筑物的建筑藝術裝飾上造成了浪費。”他舉例說,在莫斯科,許多住房的外部裝飾費用佔建筑物總造價的15%到20%,有的甚至達到30%,而定額規定則為8%到9%。在這次會議上,那些片面強調建筑的藝術而忽視經濟原則的蘇聯建筑界代表人物幾乎都受到批評,其中包括莫爾德維諾夫及其同事,因為他們“回避了建設中的經濟問題”,“在設計一個建筑物時,忘掉了主要的東西——忘記了每平方米面積的造價。他們醉心於那些不必要的立面裝飾,造成了許多浪費。”關於“大屋頂”問題,赫魯曉夫認為,“對於居住房屋來說,這樣的外貌是不必要的。不應該把現代的居住房屋的藝術形式變成和教堂或博物館的一樣。這樣並不會使住的人感到任何方便和舒適,相反,隻能使建筑物使用起來不方便和增加它的造價。”所以,我們“不能迷戀於建筑裝飾、美術裝潢、在房屋上建造毫無根據的塔樓或安置雕像”。對於建筑的美觀與經濟的關系,赫魯曉夫解釋說:“我們不反對美”,而是“反對鋪張浪費”。他強調:“許多建筑師以和結構主義作斗爭以及建筑中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詞藻為掩飾,隨便浪費人民財富,這種現象不能再容忍它存在了。”(30)“民族形式”的設計思想來自斯大林的建筑理論,中國對這種設計思想提出批評,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現在,蘇聯已經開始批判斯大林時代的建筑設計思想,對中國來說,這個時機已經成熟。況且,赫魯曉夫批評的蘇聯建筑界的這些問題,在中國也同樣存在。所以,赫魯曉夫的講話很快在中國得到認同,不僅為中國反對“民族形式”的建筑設計所造成的浪費創造了時機,而且提供了依據。當時,彭真為了說服梁思成接受對“大屋頂”的批評,特意拿出報紙上有關赫魯曉夫批評蘇聯建筑“復古主義”的報道給他看,還說:“赫魯曉夫同志都這樣說,你該服氣了吧?”(31)

1955年1月13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了赫魯曉夫的講話。2月4日,建筑工程部召開設計及施工工作會議。會議學習了蘇聯全蘇建筑工作者會議精神,揭發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要求組織全體干部認真學習赫魯曉夫在全蘇建筑工作者會議上的報告及其他相關文件。會后,中國建筑界開始對照赫魯曉夫的講話,檢討和批評設計工作中存在的浪費現象。

第三,受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波及。1954年至1955年,思想文化領域開展了對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批判。先是批判俞平伯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研究中的觀點,認為俞平伯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是“反現實主義的唯心論”,接著又開展了反對胡適派資產階級唯心論和胡風文藝思想的斗爭。1955年3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指示》,要求各級黨委首先是省市以上黨委,必須加強對理論工作的領導,在廣大人民和黨員中、在黨內外知識分子中、在學術和文化的各個領域中,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32)

在當時,開展思想學術批判成了黨的一條方針(33)。於是,建筑學界開展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斗爭也就提上了議事日程,這就是對“民族形式”的設計思想的批判。建筑工程部2月召開的設計及施工工作會議,把追求“宮殿”、“廟宇”等“民族形式”的建筑設計,當作“資產階級形式主義和復古主義傾向”,要求設計人員必須克服這種思想。北京市委認為,“民族形式”的建筑設計就是“某些設計人員資產階級思想的反映”。(34)1955年1月,《建筑學報》發表的批判文章明確提出:“如不在研究舊建筑和創造新建筑的工作中宣傳辯証唯物主義思想和反對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就會走投無路。這正是我國建筑界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也是當前重大的政治任務。”(35)上述言論無疑起了一種導向作用。結果,許多建筑師在批評自己的設計思想時,紛紛同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聯系起來,從這個方面查找思想根源。

在思想文化領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清理和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觀點,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採取批判運動的方式解決思想問題和學術問題,勢必會導致片面性和簡單化,使思想上、學術上的觀點不能平等地進行討論,弄清是非,對學術思想的批判就會演變成一種政治批判。結果,在對“民族形式”的建筑設計思想的批判過程中,存在著把思想問題和學術問題當作政治斗爭的傾向,以致全盤否定了“民族形式”的設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