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4期【3】

作者:    發布時間:2012-09-21   
分享到 :

“劉少奇思想生平研究高校調研座談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5月27日下午,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劉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會在北京大學舉辦了一次“劉少奇思想生平研究高校調研座談會”。圍繞“我心目中的劉少奇”、“怎樣研究和宣傳劉少奇”等問題,來自中央文獻研究室和湖南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劉少奇研究專家,與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聯合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七所高校的近三十位師生進行了深入座談。
劉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會會長廖心文說:舉辦這次座談會,是希望通過在座的青年朋友們了解大學生對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認知程度,聽取大家對我們開展劉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和宣傳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大家暢所欲言,以便我們今后的工作更有針對性,同時也能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學習老一輩革命家。
參加座談會的既有從事多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教師,也有在讀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既有正在寫作或已經完成劉少奇研究相關博士論文的文科學生,也有“三天前還不知道劉少奇是誰”的工科學生。同學們在闡述自己所了解的劉少奇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困惑,並對劉分會及文獻研究室今后的研究工作建言獻策。
同學們對劉少奇關注的熱點集中在從中共八大到劉少奇逝世這段時間,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同情劉少奇晚年的遭遇﹔二是關注劉少奇與毛澤東之間的關系。而對劉少奇的青少年時代以及在白區領導斗爭的歷史則普遍比較陌生。劉少奇的著作在大學生中有一定的影響。有同學表示在自己不識字的時候就在姥姥家接觸到《論黨》這本書,這本書對自己的成長起了關鍵的作用。還有同學直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自己最喜歡的兩本著作。另外,如何看待目前各種各樣的網絡文章及境外出版物中對劉少奇的非議和丑化,比如劉少奇與1947年土改、劉少奇與1964年“四清”等問題的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是同學們普遍感覺的困惑。
對於今后劉少奇思想生平的研究和宣傳,同學們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1、希望文獻研究室和劉少奇研究分會能掌握網絡等新媒體的話語權,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完善網上紀念館、組織專家學者撰寫正面的闡述文章,揭示史實,向社會傳達客觀的信息,讓社會各年齡階段的人都能夠真實地認識黨的歷史和黨史人物。有同學慷慨發言認為:運用網絡新媒體與西方意識形態的斗爭,一刻也不能放鬆,我們的起步已經晚了,再也不能落后了,要警惕錯誤思想在大學生中造成先入為主的局面。
2、希望能結合劉少奇的著作對大學生進行教育,重印劉少奇經典著作的單行本,走進校園,分發給大學生,開展主題知識競賽或座談會。
3、有必要開展針對大學生特點的研究和宣傳活動,宣傳劉少奇的青少年時代應突出他的成長史﹔宣傳劉少奇從抗戰時期到八大,應突出他的轉變史﹔宣傳劉少奇從八大到逝世應突出他的探索史。有同學提出可以用唱紅歌等方式加強大學生對劉少奇的了解。
4、咨詢《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的選稿標准和出版時間。
5、有同學當場表示願意加入劉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會,希望能為年輕人提供入會的便利。
廖心文、王雙梅、張飛虹、楊志強等在回答同學們提問的同時,介紹了文獻研究室三十年來出版的《劉少奇選集》、《劉少奇傳》、《劉少奇年譜》、《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以及劉少奇專題論著等著作,希望大家多讀原著,從中掌握第一手材料,認清歷史事實,有利於保持正確的判斷力和清醒的鑒別力。
本次座談會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郭建寧在座談會上說:劉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的理論工作者來到高校,與師生就如何搞好劉少奇研究直接對話,這是一種比較好的、比較新穎的方式,不僅能推動黨史研究,而且還能促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仝華主持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