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6期【3】

作者:    發布時間:2012-09-21   
分享到 :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理論研討會”閉幕會上的講話
楊勝群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同志們: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理論研討會就要閉幕了。現在,我對會議情況做一個總結。
我們這次研討會,按照中央有關要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對於理論、學術界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推進黨的建設,繁榮理論、學術,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
我們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深入總結我們黨的光輝歷史、豐功偉績和重要經驗,探討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黨治國治軍實踐中積累的寶貴思想財富,思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冷溶同志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對會議主題作了深入的闡發。他還就如何結合黨的基本理論研究和黨的基本歷史經驗研究,深入開展黨的文獻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意見。黨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經驗、基本文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黨的基本理論的研究離不開對黨各個歷史時期基本經驗和基本文獻的研究。我們這次研討會把這三個方面的研究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了。會議論文有著重研究黨的基本理論觀點的,有著重總結研究黨的歷史經驗的,有相當一部分則是研究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重要文獻的。參加研討會的有文獻部門、黨史部門的同志,還有宣傳部門、理論部門、教育部門的同志。這次會議可以說是黨的文獻工作者、黨史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宣傳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一次大聚會。
我們這次研討會的時間不長,但效率高,主題集中,氣氛活躍,討論深入,取得了豐碩而重要的學術成果。會議論文和發言,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課題,多方面拓展了研究領域﹔對一些重大理論和歷史問題的研究,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又作了新的發掘、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見解﹔在研究方法上有許多創新,展示了豐富多樣的學術風格。可以說,這次研討會的論文和發言,相當程度地代表了目前理論、黨史和文獻研究的高水准。
這次學術研討會的學術成果集中體現在對下面幾個問題的研討上。
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和90年來作出的歷史貢獻及基本經驗。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老”黨了,今天我們紀念它成立90周年,仍然首先會說到它成立的偉大意義。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毛澤東,曾經評價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90年的歷史,充分印証了毛澤東的這一論斷。研討會上,有的學者對此做了進一步的分析,指出:中國共產黨從一誕生就有著中國以往任何政黨所不曾有過的鮮明特點,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全新的東西。第一,它旗幟鮮明地以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觀察和分析中國的問題,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第二,它走向社會底層,堅決發動並依靠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民眾,將民眾作為推動黨的事業前進的力量源泉。第三,它明確要把黨建成由有著共同理想和嚴格紀律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堅強有力的政黨,成為領導革命事業的核心力量。中國共產黨就是以這樣的嶄新面貌登上中國政治舞台的。這幾條,實際上是黨始終保持並根據時代的要求不斷發展的本質特色。這幾條,使中國共產黨劃清了自己與其他各種政黨的界線,贏得了人民大眾的真心選擇和始終擁護。
回顧黨的90年發展歷史,我們會更加覺得將黨的成立稱之為“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絲毫不是夸張。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劃時代意義將更加突出地表現出來。
中國共產黨是在20世紀20年代民族復興的浪潮中誕生的。它的90年始終與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緊密聯系在一起。90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中華民族復興為己任,領導人民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譜寫了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的先進分子挽救社會沉淪的種種努力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仍然在壞下去。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才找到了一條真正的救國救民道路,才找到了一條真正使民族走向復興的道路。90年前的中國,滿目瘡痍、積貧積弱﹔今天的中國,充滿生機和活力,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顯然,隻有從民族復興的高度去考察黨的歷史,才能充分揭示和評價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來所作出的歷史貢獻。研討會上,有的同志在論文中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民族復興大業從宏觀上作了全面的論述,更多的同志則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闡述了9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復興所做的種種努力和工作。概括起來,就是領導人民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干成“三件大事”,實現中國社會“三次歷史性轉變”。有的同志對“三次歷史性轉變”的歷史進程及其深刻意義,做了全面的考察、論述,指出實現中國社會“三次歷史性轉變”,徹底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命運,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辛探索和重大創新。
中國共產黨90年來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經驗同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認真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對於推動黨的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有的同志指出,90年來的基本經驗有三條:一是必須有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勝利並在革命勝利后長期執政,關鍵就在於有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導﹔二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什麼時候密切聯系群眾,為人民服務做得好,黨的事業就發展、就勝利前進﹔什麼時候脫離群眾,辦了不利於人民的事情,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甚至失敗﹔三是堅持不懈地抓好黨的自身建設。黨要得到人民的擁護和信任,首先要把自身建設好,成為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的黨。
第二,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研討會有不少論文和發言,是探討和研究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與實踐的。
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的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實踐和理論的雙向要求。9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體可以分為三個“30年”。第一個“30年”為,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第二個“30年”為,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延伸和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准備。第三個“30年”為,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有以下五點:一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二是真正地了解中國現實實際,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三是繼承優秀歷史文化,創造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國特色。四是堅持世界眼光,與時俱進,不斷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五是總結群眾實踐經驗,讓理論掌握群眾。
關於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有的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相結合,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其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要體現和反映時代特征﹔二是馬克思主義要回答時代發展對理論的訴求、時代特征﹔三是馬克思主義要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引領時代發展的方向。
關於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的同志指出: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地使馬克思主義為廣大群眾所理解、接受和掌握,成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精神力量。今天,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特別要注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回答實踐提出的問題,以大眾關切的問題為中心進行理論傳播與創新﹔要真正從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吸取思想營養和理論元素﹔還要創造為中國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以及語言表達體系。
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辯証統一關系。有的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聯系,互為前提和基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取決於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又蘊涵於、體現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同時,三者又相互區別,它們在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強調的側重面不同,形成過程和發展機制也不同。
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及其理論成果之間的關系。有的同志指出:在民主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很好地解決了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同社會主義前途相聯結的歷史課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之后,毛澤東依據當時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和黨面臨的新任務,又明確提出要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問題。有的同志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經過三個發展階段,形成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三大理論成果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三大理論成果是在同一主題下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關系,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不同階段的表現形態。
有的同志指出:隨著歷史的發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一脈相承、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更加清楚地表現出來。任何割裂二者關系或者揚此抑彼的看法和觀點都是不對的。有的同志還指出:當前在黨的思想理論上,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丟”。要繼續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立場和觀點,要繼續汲取毛澤東等老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治黨治國治軍的寶貴經驗,要繼續繼承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留下的豐富的政治、思想和精神遺產。另一方面,要創新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時,還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永不僵化、永不停止,不斷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必須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加強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有些同志指出:當前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問題的研究,主要是要進一步闡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要加強對其結構邏輯和體系性的研究,要深入探討“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的內在規律。要加強時代主題和特征的研究,把握時代發展與理論發展的契合點。要把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邏輯和規律,防止庸俗化和低水平化以及脫離實際的經院化傾向。
第三,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始終保持和不斷發展先進性的歷史。研討會的不少論文和發言,從不同的方面總結了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有的同志提出,黨的思想建設的基本經驗主要是:第一,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同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結合起來。第二,將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主要內容的黨的思想建設同貫徹執行黨的中心任務結合起來。第三,將黨的思想理論教育同先進文化的傳播和教育結合起來。第四,將黨的思想建設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結合起來。
關於黨的組織建設。有的同志系統總結90年來黨的組織建設經驗,包括:必須始終堅持服從服務於黨的政治路線,在推進黨的中心任務過程中實現黨組織自身的發展和完善﹔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組織路線,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必須不斷加強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必須適時改革創新組織建設的方法,不斷推進組織建設科學化﹔必須把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黨的組織建設的主線,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關於新時期黨的建設問題。有的同志對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及其形成與完善的過程作了系統的梳理。提出: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經歷了一個由探索到基本確立再到逐步完善的過程,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經歷了一個由“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的發展完善過程。這一過程,集中反映了全黨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麼樣建設黨”認識深化的新成果。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主要啟示是:一方面,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的完善必須有利於保持黨的性質、宗旨不變,有利於加強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必須隨著黨的事業的推進,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不斷充實和完善。
此外,大家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推動黨的建設科學化、執政現代化,以及夯實黨的階級基礎,完善黨政關系等問題,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討。
第四,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不同歷史時期思想理論上的卓越建樹。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勝利,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了堅強有力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研討會的一部分論文和發言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論述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不同歷史時期思想理論上的卓越建樹。
有的同志指出:在將近42年的時間裡,毛澤東一直是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起了新中國,又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政治、經濟制度,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政治保証。毛澤東等在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提出了很多正確的思想主張,對於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有的同志特別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實際,獨立思考,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倡導並實踐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問題的立場,做了系統的闡述。運用大量的歷史事實,說明中國共產黨走上獨立自主道路的艱巨性和深刻意義,說明如果沒有獨立自主這一條,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都無從談起。有的同志對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為學之道進行了系統的論述,總結了他們以學習興黨對今天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深刻啟示。還有些同志對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及其特點和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雲等核心成員的思想業績、品格風范等做了專題闡述。
會議論文和發言,比較全面地論述了鄧小平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和組織路線,開創改革開放新時期,領導科學評價毛澤東,完成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推動從農村到城市各方面的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歷史貢獻,以及他提出“一國兩制”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構想和發展、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歷史貢獻。有的同志指出: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本源性和基礎性理論,永遠是我們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今天,我們還需要聯系新的實際,不斷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特別要加強和深化對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對鄧小平關於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思想的研究,對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的研究。
有的同志指出: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的十三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國際國內環境變化最劇烈的時期。這一時期,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社會主義改革發展方向,領導完成了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性轉變﹔同時,面向世界,積極迎接信息化,正確應對經濟全球化,全面適應世界發展多樣化,推動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取得重大突破,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深入發展,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有些同志還就江澤民的軍事思想、科技思想和文藝思想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有的同志指出:科學發展觀經過十六大以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的檢驗,理論上已走向成熟。十七大以后,在全面貫徹十七大精神過程中,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深化了對執政規律的認識,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有的同志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黨中央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出的一系列新的決策和新的部署,包括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明確提出“八個加快”重點工作和“五個堅持”基本要求,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定為“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等。這反映出,我們黨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問題上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此外,一些同志還就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關於把握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創新文化理論,創新社會建設和管理,主張和平發展道路和軍隊現代化等決策、方針和政策思想進行了研討。
這次學術研討會的學術成果是多方面的,我不能一一闡述。好在會前我們就已將研討會論文集編印出來了。論文集共3卷,220萬字,可以說是蔚為大觀。會后,大家還可以交流,並且可以利用各種途徑和形式長期進行交流。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在以后的研究工作當中,取得更多更好的學術成果!也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新聞界的同志們,繼續加強同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的聯系,繼續對我們的工作給予關注和支持!
我的總結發言完了,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