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2期【3】

作者:    發布時間:2012-09-28   
分享到 :

朱德同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貢獻
李 捷

朱德同志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建樹是多方面的,他為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出了獨特貢獻。
一、參與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開辟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朱德同志率領南昌起義余部走上井岡山,參加到毛澤東同志開辟和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偉大實踐之中,以其軍事指揮才能和思想智慧,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和進入鼎盛時期,為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為把兩塊根據地打成一片,形成中央革命根據地,並創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在決定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遵義會議上,朱德同志堅決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為確立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
紅軍長征途中,張國燾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朱德同志身處逆境,卻“臨大節而不辱”,對張國燾的錯誤行為進行了毫不妥協的斗爭。朱德同志堅決執行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方針,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統一,團結紅軍第二、第四方面軍,最終實現了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的會師。毛澤東同志贊譽朱德同志在這場復雜的斗爭中“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在隨后的抗日戰爭中和解放戰爭中,朱德同志在中國革命的每一個重大關頭,都堅定不移地中支持毛澤東同志,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可以說,在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道路中,不能沒有毛澤東同志這樣的核心領袖人物,也不能沒有像朱德同志這樣埋頭苦干、赤膽忠心、維護大局、充滿人格魅力和果敢睿智的領袖。
二、參與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偉大實踐,為形成具有中國特點的建軍路線和軍事路線做出了獨特貢獻。
朱德同志直接參與了創建人民軍隊的兩次重大實踐活動,一次是八一南昌起義,另一次是井岡山斗爭。在其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朱德同志和毛澤東同志共同概括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是指導紅軍游擊戰術的基本原則。
在毛澤東同志的主持下,朱德同志參與了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的制定過程。他在紅軍反復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地深刻認識毛澤東建軍思想的真諦,逐步走上了協助毛澤東同志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道路,使“朱毛紅軍”名揚天下。
朱德同志還同毛澤東同志一起,指揮了粉碎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三次“圍剿”。還和周恩來同志等一起,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在這些斗爭中,逐步形成了紅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獨特的軍事戰略戰術。
在奪取紅軍長征偉大勝利的斗爭中,在奪取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的斗爭中,朱德同志在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以其卓越的指揮才能和軍事斗爭藝術,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發展,對奪取革命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中,朱德同志參與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並協助毛澤東同志先后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他善於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有效解決了各兵種協同作戰、后勤補給、軍工生產等問題。他還親自指導解放石家庄戰役,為組織奪取大中城市的攻堅戰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殲階段,朱德同志協助毛澤東同志,同樣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比較系統地闡述毛澤東軍事思想,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朱德同志比較系統地闡述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強調指出:“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用辯証法來分析中國的政治,同時也分析中國的軍事。這個方法是完成了的。這個方法就是中國人民需要武裝斗爭。中國農民多,武裝就是農民武裝,武裝在農民裡面才能產生出來,這就叫土地革命。”
他還總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形成發展的過程,指出:“人們往往是在做了很多次之后還沒有清楚的認識,這說明一般人的思想往往落后於現實。毛澤東同志就不同,他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証法來分析當時的情況,有預見,做了事有一個結果,得出結論。這個結論又一步一步發展成為他現在思想的整個系統。井岡山是萌芽時代,紅四軍九次大會是初步發展,到現在就完全完成了‘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軍隊’這樣一個全部思想。”
朱德同志還對毛澤東軍事思想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闡發。關於戰法,他提出過著名的三句話:“有什麼槍打什麼仗,對什麼敵人打什麼仗,在什麼時間地點打什麼時間地點的仗。”並解釋說:“第一句話是根據部隊武器裝備,第二句話是根據敵情,第三句話是根據時間地形各種條件,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的用兵新法。……這是我們進行人民戰爭所創造出來的新兵法,也即是毛澤東同志的新兵法。”
朱德同志在“十六字訣”的基礎上,把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戰略戰術基本原則同樣概括為三句話:“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防御時反對保守主義,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
他還系統地總結出怎樣養兵、怎樣帶兵、怎樣練兵、怎樣用兵、軍隊中的政治工作與軍事指揮相結合、強大的主力與強大的后備相結合等加強人民軍隊建設的一整套經驗,將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貫穿於整個人民軍隊建設中去。
四、全力推動陝甘寧邊區的大生產運動,創造出“南泥灣精神”,為中國共產黨在戰爭年代領導發展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包圍陝甘寧邊區,對邊區經濟進行嚴密封鎖之際,朱德同志經過認真周密的調查研究,選擇南泥灣作為八路軍屯墾生產的基地,推動了邊區大生產運動。擔負屯墾任務的三五九旅,被時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的林伯渠譽為“他們是天下第一好軍隊”。所創造的精神,也被譽為“南泥灣精神”。
在當時發表的《解放日報》社論裡,盛贊朱德同志的卓越貢獻。其中說:“朱總司令從前方回延后,竭力提倡邊區軍隊進行工業、農業、運輸各方面的生產工作,以豐富的勞動力,投入有用的活動,以減輕人民負擔,改善部隊生活,密切軍民關系,幫助邊區建設。朱總司令這種克服物質困難、支持長期抗戰的遠大的打算,在三年以前,有些人曾是不了解的。為了實行這一正確主張,朱總司令不但苦口婆心,作了許多解釋,並且親自踏看南泥灣,親自組織南泥灣的開辟工作。當時,南泥灣曾是荒無人煙的地方,那裡鳥獸縱橫,蒿蓬塞路,當朱總司令去踏看的時候,晚上隻能找到一個茅棚住宿。但是經過披荊斬棘,耕耘種植,今天的南泥灣,已成了‘陝北江南’。於是‘南泥灣政策’成了屯田政策的嘉名,而這個嘉名永遠與朱總司令的名字聯在一起。”
五、新中國成立后,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實現國防現代化、執政黨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特別是在調查研究方面的理論與實踐,閃爍著實事求是思想光芒,對於今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富有啟示作用。
在經濟建設上,朱德同志特別強調要注意多種經營,並強調, “在充分地發揮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的基礎上,充分地利用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有利條件,積極地發展生產,以便逐步地做到‘地盡其利’、‘人盡其力’和‘貨盡其用’,這應當成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的方針。”
在國防建設上,朱德同志是國防現代化的積極推動者,比較早地提出國防工業要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發展道路。他在人民軍隊革命化、正規化建設和各軍兵種創建發展、軍事院校建設、部隊教育訓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執政黨建設上,朱德同志強調黨執政后紀律檢查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護生產、鞏固和純潔黨的組織、鞏固黨同群眾的聯系、保証黨的集中統一,為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適應長期執政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在調查研究上,朱德同志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就國家經濟工作和生產建設的一些重要問題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建國初期,朱德同志到包頭等正在興建的工業基地視察,提出:“貪新、貪大、貪多,一切都學習蘇聯辦不到。”“我們隻能根據主客觀條件及需要和可能決定我們的工作方針。”“大躍進”期間,朱德同志經過深入調研,建議中央作出停辦公共食堂等決定。朱德同志強調:“如果不靠搞好社會主義來改善人民生活,就等於取消了社會主義”。他還針對當時流行的“大鍋飯”等做法指出:“隻有生活資料歸個人所有,歸個人支配,才能調動社員的積極性。有些人怕因此發展了資本主義,這種顧慮是多余的,因為生產資料掌握在集體和國家手中。群眾生活應該是越富越好。”這些都為我們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