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楊明齋【2】

作者:張軍鋒    發布時間:2021-04-08    來源:百年潮
分享到 :

楊明齋畫像的由來

令人遺憾的是,到接到楊明齋平反通知時為止,對余世誠等研究者和楊明齋的后人來說,楊明齋這位“忠厚長者”僅僅是一個名字,因為他竟然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平度黨史辦和余世誠根據大家對楊明齋“一口山東口音、身材高大的山東大漢”“舉止穩重得像泰山一樣”“是個身材魁梧的大個子,大眼睛,留著小黑胡子”“凸臉,粗眉大眼睛,面色黑紅,好發脾氣,對人直爽沒有轉彎抹角的虛偽做作”“性情耿直”“脾氣怪,不大和凡人談話”等回憶,參照楊明齋胞弟楊好合的相貌特點,請人創作了一幅楊明齋的畫像,懸挂在他的故居,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1988年出版的《楊明齋》一書的封面上就用的這張畫像。

楊明齋為什麼私自越境,又為什麼會被流放、做苦役,最后以什麼罪名被處決,依然有重重謎團。

當時在蘇聯中山大學學習、后來擔任毛澤東俄文翻譯的師哲回憶,楊明齋在流放地做苦工的時候,他曾經去看望,勸他找王明解決生活問題。楊明齋說他決不為五斗米折腰。師哲回憶說,楊明齋雖然外表污濁不堪,不拘小節,但仍不失正人君子氣質。

國內曾發現一封信,是楊明齋在流放期間寫給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張國燾的,信中透露了他越境去蘇聯的玄機。他說他給共產國際上書80頁,無非是說明,中國有特殊的政治、文化、歷史,尤其要注意工作的方法和農民的組織,要立下黨的基礎和得信於群眾的根本。對於共產國際在中國革命道路上的指導,他表示了懷疑和不安。信中稱自己向來性情剛直不屈,得罪了人,希望幫他問問,究竟為什麼把他流放?他的報告書究竟犯了什麼錯?

這些問題,也是所有黨史工作者和楊明齋的后人一直想弄清楚的。

在莫斯科找到了神秘的卷宗

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山東電視台啟動了楊明齋紀錄片的拍攝。第二年夏天,山東電視台的張聞兵和劉衛斌,將紀錄片送到中央黨史研究室,張樹軍副主任讓我和他一起審看這部紀錄片。當看到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楊明齋被處決前的正面和側面兩張照片時,他那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的氣度和在異國他鄉慷慨赴死的不屈的神態,深深打動了我。盯著屏幕上這個在我腦海中盤旋了近20年的“忠厚長者”,我的眼眶竟有些濕潤。

張聞兵和劉衛斌向我們介紹了他們在俄羅斯發現楊明齋照片的曲折過程。

攝制組於2016年4月赴俄羅斯拍攝,在莫斯科俄中文化中心主任李宗倫協助下,到俄羅斯國家政治歷史檔案館找到了楊明齋的檔案卷宗。卷宗裡沒有楊明齋的照片,但有多份材料揭開了多年來楊明齋身上的一些謎團。

楊明齋到達中山大學后填寫的個人情況登記表格上顯示,他生於1887年,比國內推定小了5歲,俄文名字施密特。他讀完私塾后,1908—1910年求學於山東法政學堂,也就是山東大學法學院的前身。畢業后闖關東謀生,在中東鐵路做工兩年,在綏芬河火車站一帶活動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東方學院教過中文。攝制組在拍攝過程中,在海參崴一帶見到並採訪了至今還散居著的楊明齋的三弟、四弟的后代。

檔案上顯示,楊明齋在1926年成為俄共候補黨員。

一份中山大學黨員批評計劃案,涉及中共旅莫支部第八黨小組對他的評價,上有“左”傾“對本黨加入國民黨的政策懷疑”的評語,証實了他對國共合作的一貫立場﹔“對同志態度不好”則與知情人的回憶吻合,透露了他的脾氣個性。

有一封楊明齋給中共代表團的信,日期不能確定,應該是流放期滿回到莫斯科之后。他在信中說,他多次請求回國,代表團都以他需要醫治肺病為由沒能讓其如願,最后他表達了希望回國工作的強烈意願:“我既是一個中國人,假如我還一息尚存,我就應該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奮斗到底!”

但遺憾的是,他回國的願望沒有能夠實現。他被安排到“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工作,當投遞員,后來又當謄寫——校對員”,並在這裡被捕。

從信的字跡看,楊明齋的手書豪放中透著雋秀,有著很深的中國文化修養。從中可以看出,既讀過私塾,又接受過新式教育,闖蕩過海參崴,辦過報紙、教過書的楊明齋,絕不是一個普通的翻譯、教書匠。能夠完成《評中西文化觀》《中國社會改造原理》這樣的學術專著,也足以說明楊明齋是一個對中國歷史文化和中國革命有著自己深刻見解的學者型人物。余世誠說:

共產國際不重視農民,張國燾不重視農民,陳獨秀也不重視農民。依靠農民問題形成一套革命理論的是毛澤東這一路,楊明齋是屬於這一路的。因為他與王明和城市中心論頂牛,所以他越告,就把他整得越狠。

一份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人事部的密件提及,楊明齋兩次與黨意見相左,一是建黨初期對國共合作持有異議,二是大革命失敗后與黨意見不合。而另一份材料上,楊明齋對自己的朝鮮族妻子崔琴英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匯報。

以上材料分別寫於1937年10月和1938年3月。此時正是蘇聯進入“肅反”嚴重擴大化時期。

楊明齋葬身布德瓦公墓

莫斯科頓斯科伊公墓,埋葬著“肅反”時期部分來自中國的遇難者,包括俞秀鬆烈士,但沒有查到楊明齋的信息。張聞兵和劉衛斌說,他們幾乎絕望了。然而,就在他們准備放棄尋找、打算回國的時候,2016年4月10日,他們在莫斯科街頭看到了由“記憶協會”置放的照片牆,這個發現再次點燃了他們探尋楊明齋之謎的希望。幾經周折,攝制組找到了記憶協會資料館,館長鮑裡斯·別連金在資料庫中,找出那段特殊歲月中幾十位遇害楊姓中國人的名單,但其中沒有楊明齋。當在電腦中輸入楊明齋、施密特的名字時,奇跡出現了!1935—1953年遇難者名單中發現了楊明齋的信息,並且顯示他埋葬在莫斯科南郊的布德瓦公墓。但仍然沒有照片,館長說布德瓦公墓遇難者的照片很少。

攝制組驅車來到布德瓦公墓。信息顯示,楊明齋是1938年5月26日被槍殺,這一天共槍殺216人。遇難時,楊明齋51歲。

還原楊明齋最后幾年的生命軌跡

攝制組決定再到記憶協會資料館尋找幫助,因為照片還沒有找到,而這是他們最迫切的願望。鮑裡斯館長被中國朋友的誠意和執著打動,馬上又打了幾通電話,竟然又有了新的線索:俄羅斯聯邦內務部的一些老檔案,已經轉入俄羅斯聯邦國家檔案館,楊明齋的審訊檔案就在其中!

攝制組迅速趕到俄羅斯聯邦國家檔案館,檔案庫副主任古阿瑪拉·齊科耶夫娜拿出了編號為24399,上面蓋著處決章的俄文偵訊卷宗。卷宗翻開,赫然看到楊明齋在被處決前拍下的正面、側面照片各一張!楊明齋被處決的罪名是:“日本間諜”和“托洛斯基恐怖集團分子”。我們從楊明齋臨死前不卑不亢然而略帶憤怒的表情中,讀出的是一種不屈服!

楊明齋正面照

鮑裡斯館長認為:楊明齋百分之百是錯殺,那時候很多人以日本間諜的名義被殺,楊明齋不可能是日本間諜。檔案庫副主任古阿瑪拉·齊科耶夫娜說道:那時候一個普通的婦女都可能被打成日本間諜,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

根據這些檔案,我們大體可以還原出楊明齋最后幾年的生命軌跡:1930年1月,楊明齋未經黨組織允許,在黑龍江虎林越境蘇聯,以個人名義到共產國際總部申訴意見。在西伯利亞荒原和森林的寂寞、寒冷中經歷了逮捕、流放,當伙夫、當雜役的艱難歲月,但他始終在思考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后經中共代表團幫助,他來到莫斯科,但並未被委以重任,被安排在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做文字工作。他強烈要求回國,沒有得到允許。

1936年,他曾請求共產國際恢復他的中共黨員黨籍,也未得到答復。

1938年2月8日,持有蘇聯護照的楊明齋在共產國際招待所、莫斯科柳克斯賓館的286房間,被莫斯科州內務人民委員會第三分部帶走。當時,楊明齋等多人被列入所謂李立三為首的“托派恐怖集團”遭逮捕。經搜查,屬於他個人的財產,估價后被列入一張清單:一個行李箱,四件襯衣,一面舊鏡子,總共價值57盧布。這是他全部的財產。

這些照片和檔案,將重重謎團環繞的楊明齋還原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在《中國社會改造原理》中曾經對權力和地位的關系有過論述,“革命者有權才能干事,但不能用權力謀取地位,要徹底地覺悟到自己來改造社會不是來享幸福”。他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為了中國革命的前途,不惜犧牲一切,乃至生命。

隨著這張照片的問世和身世之謎的揭開,楊明齋,不再僅僅是一個名字。一個為理想信念不惜犧牲自己一切的共產主義戰士,終於從一個名字變得立體生動、血肉豐滿。這位光明磊落、上下求索、耿直倔強、人生坎坷的中共先驅,終於能夠魂歸故裡了。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研究員 )

(來源:《百年潮》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