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0-18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在志愿军打响入朝作战第一仗的次日,党和政府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这场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作战,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同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抗美援朝总会)在北京成立,负责领导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11月4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等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指出: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由此,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抗美援朝宣传画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为加速国防建设,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次年6月24日,政务院又一次发出关于各种军事干部学校招收学生的决定。以这两次军事干部学校招生为契机,大批青年和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和各种军事干部学校,广大城乡出现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参军的动人景象。经毛泽东同意,他的长子毛岸英也奉调随第一批志愿军入朝参战。与此同时,在全国也掀起了踊跃支前的热潮。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志愿到朝鲜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仅东北地区就有60多万农民参加担架队、运输队和民工队。后方群众也积极参加拥军优属工作和防特防谍工作。志愿军参战初期,运输补给困难,加上防备美军空袭和实行运动战,部队很难吃上熟食。为解决部队就食问题,从第二次战役开始,即由国内向前线供应炒面。东北地区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仅20多天的时间,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随后,全国各地分批将饼干及肉、蛋、蔬菜等制成品送往前方,使志愿军指战员的食品供给有所改善。

为在全国更加普及和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以便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胜利作战相呼应,1951年一二月间,中共中央发出一系列指示,明确了爱国运动的三件中心工作是:(一)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争取全面的公正的对日和约;(二)募集救济品、慰劳品,组织慰问团,救济朝鲜难民,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三)发起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生产竞赛和拥军优属工作。中央要求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行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已推行者深入之,未推行者普及之,务使全国每处每人都受到这种教育。”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为把日本作为其在亚洲进行侵略扩张的基地,加快了单独对日媾和重新武装日本的步伐。这种做法明显违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共同签署的一系列文件。因此,中共中央在1951年2月2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将“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争取全面的公正的对日和约”,作为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三件中心任务的第一件。根据这一指示,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总会和各级分会的组织下,有组织地开展了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争取全面媾和的运动。这一年,全国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有2.299亿多人参加了抗美援朝、反对武装日本、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从4月到7月,参加投票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达3.399亿多人,签名支持世界和平理事会决议,要求美、苏、中、英、法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的达3.44亿多人。反对美国侵略的爱国运动达到中国历史上的空前规模参见。

关怀慰问人民子弟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1951年1月14日和22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先后发出关于募集救济品和慰劳品、组织赴朝慰问团的通知。为了表达对志愿军的尊敬和爱戴之情,鼓励他们英勇作战,各族人民立即响应号召,掀起了慰问志愿军的热潮,募集慰问品、慰问金,写慰问信慰问志愿军。全国人民还组织各种慰问团,代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以及各地区的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工农业劳动模范、妇女、青年、学生、工商界、文化艺术界、教育界、宗教界、海外华侨等各界人民,深入到朝鲜前后方各地区,慰问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朝鲜人民,大大鼓舞了中朝军队的战斗意志,加强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和反对美国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胜利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