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坤:关于中共三大会议前后情况
(一)中共三大会议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召开中共三大,毛泽东、向警予、蔡和森、张太雷、瞿秋白、陈独秀以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中文笔名孙铎)比较早到广东。三大会议前的事务工作是广东区的代表谭平山、阮啸仙、刘尔崧、罗绮园等人负责筹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共产国际是有指示的,我党接到了第三国际的指示,所以召开三大进行讨论。
至于米夫在《英勇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年》一书谈到1923年2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了扩大会议,提出召开三大和实行国共合作的事,我没有参加,不清楚此事。
在召开三大前,党中央是否迁到北京和广州的问题,我的印象不深。印象最深的是1922年上半年陈独秀被法国租界巡捕房逮捕后,可能有部分党的负责人前往北京。当时中央机关没有固定在那里办公,党的负责人在那里工作,那里就是机关,若中央短时间设在北京也是可能的。陈独秀后来是党花了一点钱保释的。他在1923年春同中央的一些负责人到广州筹备三大,并和孙中山谈判国共合作问题。
中共三大开会前约半个月左右,有人口头通知我。内容是关于召开三大问题,要我们准备汇报工作。当时我是江浙区委书记,所以中央指定为当然代表,江浙区的金佛庄、于树德、王振一则是我指定的。中央没有规定当代表的具体条件。
我们从上海坐船到香港停留了一天,再坐船到广州,在太古码头上岸。和我一起到广州的有李大钊、王振一、于树德、金佛庄、沈茂坤。到广州后由广东党组织派人接我们,并带我们沿珠江岸边走到三大会址去。由于接我们的人是相识的(名字记不清了),所以不用介绍信。因代表未到齐,我们休息了两天才开会。
(二)中共三大会议进行情况
中共三大在1923年6月10日至20日召开,会议时间约十天左右。
三大的重点是解决国共合作问题和制定党纲、党章。整个会议由陈独秀主持,开幕和闭幕没有举行什么仪式。会前,由陈独秀简单地谈了合作问题。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毛泽东和张太雷作了补充,特别是毛泽东作了很多补充,因陈独秀讲得太简单,太含糊。接着陈潭秋讲京汉铁二七惨案,孙云鹏也讲了“二七”被逮捕了许多人。
参加三大会议的代表共二十多人,代表北方区的是李大钊、邓培;代表浦镇铁路的是沈茂坤;代表京汉铁路的是王俊、孙云鹏;代表两湖区的毛泽东、陈潭秋(陈潭秋,是我和董老一次谈话中由董老告知的);代表江浙区的是王振一和我(徐梅坤);代表杭州支部的是金佛庄、于树德(两人是列席代表);代表中央的是陈独秀、张太雷、张国焘;代表广东区的是谭平山、阮啸仙、刘尔崧,瞿秋白是从苏联回来的;代表法国支部的是蔡和森、向警予;记录是罗绮园。对于他们的下落情况,我不清楚,只知道金佛庄、张太雷和向警予牺牲了,张太雷牺牲时很英勇,金佛庄的情况我回去写出来。
会前,先把讨论的重点问题告诉大家,其主要内容就是统一战线,制定党纲、党章,其他问题是开会时才提出来的。会议的第一天,陈独秀报告二大和三大期间的革命形势。第二天讨论陈独秀的报告。第三天马林报告第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国际工运的问题。第四天,各地工作汇报。孙云鹏作了京汉铁路二七罢工报告及汇报了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救济工作,并散发了他带来的《京汉工人流血记》,是32开本,封面是印红色字的。第五天是大会发言。毛泽东、似还有谭平山、张太雷、孙云鹏等多人,我也在会上谈了农运情况。毛泽东主张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工人运动(铁路、矿山、海员、工人),同时也应该特别注意广大贫下中农运动(农民运动)。第三国际代表马林对农运不感兴趣,也不表态。会议就关于国共合作问题,毛泽东与“左”倾和右倾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陈独秀认为我们整个党参加到国民党中去,中国革命要由国民党来领导,因为我们的党员不多,力量不强,党员中多数是工人,工人没有文化,觉悟不高,不懂得革命,也没有革命理论。他甚至污蔑工人有流氓气,所以主张要到国民党中去发展党员,同时还反对农民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