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20   
分享到 :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五年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形成中国近代以来引进规模最大、效果最好、作用最大的工业化浪潮。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基础。

五年间,国家对经济和文化教育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共达493亿元,超过原定计划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全国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47亿元。在施工的一万多个建设单位中,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921个,比原计划增加227个,到1957年底全部投入生产的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109个。这921个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新增固定资产492.18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2.05倍。另外,从投资效果看,“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建成后平均三年半就能收回投资。

工农业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改变了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以农业为主的局面。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67.8%;其中,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增长24.8%,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56.9%下降为43.3%;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128.6%,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到60%以上;1957年同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从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在轻重工业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开始改变工业总产值中以轻工业为主的局面。1957年轻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64.5%下降为55%;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

重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使旧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的局面有所改变。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原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5%,为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2.1倍;发电量达到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为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金属切削机床达到2.8万台,比1952年增长1.04倍,为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5.2倍。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现代工业骨干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和有线电的制造工厂等。这些新兴工业的建立,初步改变了解放前我国工业门类残缺不全的面貌。一大批包括煤矿、电站、油矿等能源基地的新建和扩建以及工业化原料基地的建立,使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所有这些,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奠定了初步基础。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半数以上投放内地,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使旧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善。

重工业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1957年,粮食产量达3900.99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达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6%。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五年内扩大耕地586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1亿亩,造林面积达21102万亩;大中型农用拖拉机从1952年的1307台增加到1957年的14674台。农业的发展,跟世界农业的发展相比速度不低,但是跟同一时期我国工业增长速度相比,仍相对落后。粮棉增产的速度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粮棉供应紧张的状况未能显著缓解,要求农业增产的压力仍然很大。

在“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生产主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局面虽然没有多大改变,但以工业品为原料的比重有所增加,产量大幅度增长。1957年与1952年相比,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棉纱、棉布的产量增长30%左右,毛线增长1.85倍,呢绒增长3.3倍;以工业品为原料的产品增长幅度更大,当时属于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三大件”,自行车增长9倍,缝纫机增长3.2倍,收音机增长19.7倍。其他日用工业品的产量也都有成倍增长。

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很快。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67万公里,比1952年增加16.6%。穿越高山峻岭的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工程同样艰巨复杂的鹰厦铁路(鹰潭至厦门),连接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在这个时期先后建成。1957年底,全国公路里程达到25.46万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除康藏公路外,另两条通向“世界屋脊”的青藏、新藏公路也建成通车,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到1957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里程已达14.4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长51.6%,空运方面的航线超过1952年一倍多。1957年,邮路总长已达222万公里,农村大约70%的乡可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