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领导层的读书活动【2】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07   
分享到 :

在此之前,刘少奇利用到海南岛疗养的机会,也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的阅读。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刘少奇特地从北京请了两位经济学家王学文和薛暮桥前来加入学习小组。11月2日至11月22日,刘少奇用20天时间阅读完全书,并进行了九次学习讨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刘少奇都作了系统发言。这些发言后来整理归纳成18个问题,并印发了书面稿。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书记林李明,海南地方和驻军的部分负责人,也参加了学习讨论会。

周恩来组织读书小组阅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是在极其繁忙的公务活动中抽时间到广东从化进行的。参加周恩来读书小组的人员主要是中央部门和一些省的负责人,也包括几位理论家。小组每天上午讨论三小时。最后三天,周恩来作了八个小时的总结发言,涉及现实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理论问题。

在中央领导层进行读书活动期间,毛泽东在1960年1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建议:中央各部党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都去组织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以第一书记挂帅,组织个读书小组,把它读一遍。国庆节以前,把苏联《经济学教科书》读完。毛泽东的这个建议受到全党的重视。从1959年底到1960年初,不仅在党中央领导层,而且在全党也同时掀起了一个学习运动。

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出的观点,涉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例如,关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理解和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关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和商品生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关于发展中“工农业并举”和农、轻、重的次序问题,等等。在这些思考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是正确和富有价值的。如关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解和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恩来也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整个时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时期。“我们现在是第一阶段,其中又可分许多小阶段。”又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刘少奇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性质是非对抗性质的。两类矛盾,不可混淆。在讲非对抗性矛盾的根本性质时,不可把非对抗性矛盾当作对抗性矛盾”。再如,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问题,毛泽东指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斯大林的缺点是过分强调了重工业的优先增长,结果在计划中把农业忽略了。我们把这个规律具体化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实行几个同时并举;每一个并举中间,又有主导的方面。关于商品经济问题,毛泽东指出,主张取消商品、消灭商品生产的人,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本质区别。他表示赞同斯大林的观点,认为商品生产与一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他强调劳动者直接管理国家,实现劳动者与管理者、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平等。

在今天看来,这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读书中谈到的某些不甚成熟的看法,则反映了处在当时实践条件下中央主要领导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达到的认识水平。所有这些正确的或不甚成熟的认识,都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留下了深刻印迹。

稿件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