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力群: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前后【2】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11   
分享到 :

乔木接受了任务,确实认真地起草起来了。在起草的过程中间,有这么一件事,我认为特别重要。有一天晚上,少奇同志找我们几个,包括陈伯达在内,到他住的甲楼去。当时恐怕已快10点钟了。去了以后,看得出来,少奇同志非常兴奋。他说他刚刚从毛主席那里开会回来,毛主席讲了很好的意见,同我们起草八大的报告关系密切,所以把你们找来。毛主席讲了什么呢?他听了三十几个部门的汇报、作了两个多月调查以后,归纳起来,提出了十个问题,就是十个关系。刘少奇一一地给我们作了介绍。他说,有了毛主席的这个讲话,我们这个报告的主调就有了。起草八大的报告要以毛主席讲的这个十大关系为纲,这样把八大报告和十大关系就联为一体了。这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看少奇同志当时是显得那样地高兴,那样地兴奋,因为可以说是这一下子找到了门道,找到了起草八大的政治报告的路子了。原来正发愁,要陈伯达起草,陈伯达写了个像学术报告那样的报告,再要胡乔木起草,胡乔木的还没有搞出来,搞出来成不成也不知道,怎么办?少奇同志心里还不踏实。现在有了毛主席的这个讲话,一下子豁然开朗,给我们找到路子了,事情好办了。所以那些谣言讲,八大和毛主席想的完全是两回事,是什么对着干的,那毫无根据,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少奇同志讲的毛主席关于十大关系的谈话,是毛主席在他们几个常委中间的谈话。后来不是开了个政治局扩大会,正式讲十大关系吗?少奇同志给我们讲的这次是在毛主席正式讲十大关系之前,早多少天,具体的日子我也记不住了,大概在4月份里吧。毛主席正式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那次政治局扩大会是在4月25日开的。《论十大关系》,是我作的笔记。毛主席的这个讲话,以苏联在各方面的经验作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那几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可以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人家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去学。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都应采取这样的态度。他批评说,过去我们有些人把人家的短处也去学。他举了一个那种机械搬用、照抄到家的例子:过去有人因为苏联是设电影部、文化局的,我们则是设文化部、电影局的,就说我们犯了原则错误。但是他们没有料到,苏联不久也改设文化部,和我们一样了。所以毛主席批评他们是风派,毫无主见。毛主席审时度势、独具匠心地指出,要正确地处理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主席提出这十大关系的问题,其主旨,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主席的这个讲话当然非常高明,无怪刘少奇那样心悦诚服,那样兴高采烈,要求胡乔木要以这个讲话为纲来起草八大的政治报告。

八大的报告要以毛主席讲的十大关系为纲,这个主意定了以后,胡乔木的起草就容易多了,好办多了。当然起草和修改八大政治报告决不是乔木一个人的事,是全党的事,是全党在进行的事。

据知,1956年4月21日,小平同志草拟了两个起草班子的名单,即起草八大政治报告和起草修改党章报告的名单,经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彭真、康生等审阅后,少奇同志在这两个名单上批示:如政治局同意,即照此办理,交邓小平处理。5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了这两个起草班子的名单。政治报告起草班子的成员正式定下来的有王稼祥、刘少奇、陈云、陈伯达、胡乔木、陆定一、邓小平。反正,胡乔木一直负责这个八大政治报告的起草工作。最难办的是十大关系的排列,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怎么样调整。毛主席讲的,有他自己的思路,先讲经济关系。完全用主席的思路来写政治报告也不一定恰当,所以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讲完哪个矛盾再讲哪个矛盾,胡乔木很费周折。

不少人说毛主席早就要把刘少奇搞倒,或者刘少奇早就对毛主席有这个意见、那个意见。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从我经历的这些事情看,他们两个之间,整个中央集体之间,可以说是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毛主席看到了少奇同志做调查就跟着做调查,还说这个办法好,我也学嘛。毛主席讲了十大关系以后,少奇同志又觉得毛主席讲得好,尊重毛主席的意见,要按主席的意见来写报告。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非常密切,整个中央领导集体在八大开会之前、之后,都是紧密团结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就没有不同意见的讨论。

接下来到了1956年6月间,少奇同志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宣部陆定一同志要宣传处王宗一同志起草的一篇《人民日报》社论,那次会议我没参加。这个社论批评了冒进。在社论中间,片断引用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的一段话。那个序言里有这么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当然,任何人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不可以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现在的问题,还是右倾保守思想在许多方面作怪,使许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经过努力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却有很多人认为做不到。因此,不断地批判那些确实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就有完全的必要了。序言中这段话两方面都照顾到了。毛主席的序言中还讲,现在农村反右倾保守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工业建设中间如何反右倾保守。而这个社论呢,没引毛主席序言中反对右倾保守的话,只引了反冒进意思的话。在这个问题上看来少奇同志和毛主席之间没有很好地商量。少奇同志主持这个会议,把社论定稿了送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大概知道了这个社论的内容,说不看了。这样就在6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毛主席很不满意。据吴冷西同志回忆,1958年1月开南宁会议,吴冷西的名字放在列席会议的人的第一位。会议一开始就把这篇社论当作靶子,系统地批,严厉地批,一段一段地批,而且毛主席讲,引用他的话,片面地各取所需。

我说一下这件事,因为同下面的事还有一些关系,对这些事情的关系应该有个正确的判断,比较合乎实际的判断。

1956年7月,八大政治报告的第一稿起草出来了。7月下旬、8月中旬中央领导去北戴河后,毛主席亲自找有关的同志谈了一次对乔木稿子的意见。具体讲了一些什么,我现在实在记不清了。隔了几天,少奇同志又找起草的人到他别墅去开会,说一波同志对报告有一个意见,请他来讲讲,然后你们考虑怎么吸收他的意见,把报告修改好。一波同志来了以后,说这个报告里只反右倾保守,不反急躁冒进,是片面的,应该加上既反右倾保守,又反急躁冒进。我们吸取一波同志的意见加上了,通过的时候也是这两方面都照顾到了。这一次报告里面加了反急躁冒进,毛主席没讲话,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