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育之:八大的历史地位【2】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14   
分享到 :

在通过建国以来历史决议、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1982年召开了党的十二大。这是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主持召开的头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严重挫折。现在这次代表大会和八大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正如七大以前,民主革命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教育全党掌握了我国民主革命的规律一样,八大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中恢复了正确的政策,并且研究新情况、新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政策。和八大的时候比较,现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经验丰富得多了,贯彻执行我们的正确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大加强了。我们有充分的根据相信,这次代表大会制定的正确的纲领,一定能够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我们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国家和各民族兴旺发达。”

八大是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但是,这个探索后来在几个关键的时刻和环节上走入了歧途,以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需要很好地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八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继承八大正确路线和纠正偏离八大路线的错误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就是全党重新探索自己的道路取得的重大新成果和达到的历史新高度。

八大期间,毛泽东同志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话时讲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光。现在已不存在障碍中国发展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比重的。将来这种状况会改变的。可是这已不是我这一辈子的事,也不是我儿子一辈的事。

他还说:我们是有信心把自己的事情搞好的。

在毛泽东同志逝世二十周年的今天,在这个会上重读这些话,我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同毛泽东同志属于一辈的老革命家,现在大多已经离开我们了。在座的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属于毛泽东同志儿子一辈。在座的年轻同志,属于更后一辈。毛泽东同志这些话,代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们党,对我们国家,对我们后辈的信任和嘱托。前辈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国建设的成功,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我们这些后辈人,应当如何加倍地勤奋努力,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新的胜利和成功,才能不负前辈和历史交给的重托。

八大以后的曲折使我们耽误了不少时间。可以告慰的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8年,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扭转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局势,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历史转折,又经受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外风波的严峻考验,使中国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岿然屹立,举世瞩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新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从其实践来源说,是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实践,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局势的新的判断和把握;从其历史继承的渊源来说,则要追溯到40年前的八大路线和八大以后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追溯到建党以来和延安时期以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它在建国以来的继续和发展。

(摘自《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6期,原标题为《八大的历史地位和研究八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