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毛泽东与中共八大【2】
在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建议下,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里,明确规定设中共中央副主席若干名和总书记一人;在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下,设书记处,“处理中央日常工作”。还规定:“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人。”
这些规定,在一定时期里,对中国政治生活和民主集中制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明确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在刘少奇等的通力配合下,着重抓的另一件大事。
对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经历了不断思考、逐步明确的过程。他在1955年11、12月间提出:关于中共八大的准备工作,中心思想是要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不久,他又向全党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
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刘少奇从1955年12月开始准备政治报告的起草工作。他的准备,首先从听取中央各部门汇报开始。
1956年初,毛泽东从外地视察,回来,听说刘少奇正在逐个听取中央各部门汇报工作,从中受到启发。从这年2月到3月,他连续听取了34个部门的汇报,逐步形成了对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比较系统的看法,对召开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也更加明确。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著名的《论大十关系》的讲话。这篇讲话,明确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篇讲话,还明确了一个基本任务,就是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论大十关系》的发表,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这一时期,毛泽东也在认真思索今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问题。
这年9月,他对前来出席中共八大的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表示: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是思想仍停留在旧的时代。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社会已从这一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这时阶级斗争已经完结,人民已经用和平的方法来保护生产力,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放生产力的时候,但是斯大林在思想上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要继续进行阶级斗争,这就是错误的根源。
在此之前,8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还说过:“这一次重点是建设。有国内外形势,有社会主义改造,有建设,有人民民主专政,有党,报告(按:指刘少奇的政治报告)里面有这么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的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中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
1956年7月起,中共八大的准备工作进入了讨论修改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重要文件的阶段。
从这时起,毛泽东亲自主持了讨论工作,并对各项重要文件作了认真的修改。1956年7月6日到9月8日,毛泽东先后在北京和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会议等多种类型的会议,前后共有19次之多。直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夕,毛泽东还在9月6日到8日,连续三天,分别同刘少奇、周恩来、陈伯达、胡乔木,研究政治报告的修改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