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林批孔”运动和毛泽东批评“四人帮”【2】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11   
分享到 :

毛泽东获悉江青等人在“批林批孔”大会上的讲话后,予以制止。他于2月15日在一封信中写道:“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小谢、迟群讲话有缺点,不宜向下发。”16日,周恩来找迟群、谢静宜谈话,告诉他们,毛主席讲的“形而上学猖獗”,是批评江青的。2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提出对“走后门”问题应该进行调查研究,确定政策,放到运动后期妥善处理。迫于压力,江青不得不向毛泽东写出检讨。

虽然江青等人在两次大会讲话的录音没有下发,但是他们借“批林批孔”运动整周恩来等人的图谋仍在继续。同年3月,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王洪文指责1972年开展的批极左思潮实际上是“批文化大革命”,不指名地攻击周恩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根据江青的旨意,写了《孔丘其人》等文章,用影射手法攻击周恩来,受到江青等的赞赏。江青声称要批“现在的儒”,说:现在文章很少提到现代的儒。现在有很大的儒。儒法斗争影响到现在,继续到现在。当前,还有人要复辟,要复辟就把儒家抬出来。并暗示“大儒”就是周恩来。江青还到天津一些工厂、农村和部队,散布“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煽动要“揪现代大儒”、“批党内大儒”。

在江青等人的操纵下,“批林批孔”进一步发展为“评法批儒”活动。对历史上儒法之争的不同看法本是史学领域的学术问题,此时却被江青等人荒唐地用作影射攻击周恩来等的手段。中国历史被歪曲为“儒法两条路线斗争史”,一切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都被纳入“儒法斗争”的框框重新“划线排队”;凡是法家都被说成是爱国的进步的,凡是儒家则被认为是卖国的反动的。江青等人控制的写作班子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借题发挥,以批判孔子的“克己复礼”、“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为名,对周恩来在1972年前后恢复“文化大革命”以前某些正确的政策措施、安排一批老干部重新工作、发展经济等做法,进行影射攻击。

江青等人到处鼓吹“大乱是大好事”,企图再次从基层“点火”、“火烧走资派”。他们派人到军队“点火放炮”、“放火烧荒”,煽动基层到领导机关“夺权”,并声称“军队最难办”,“要整一整军队”。张春桥还在军队的一次会上提出:“不要怕派性。打内战也可以,有些问题要靠打内战才能解决。”他们借故对1974年1月17日《解放军报》发表的一篇题为《既要讲批评又要讲谅解》的短文进行攻击。这篇短文是根据周恩来和叶剑英在空军党委一次会议的讲话精神写的。3月,江青、张春桥等人以此为由,用中央政治局名义下令《解放军报》停止编发自己的稿件,只能转发新华社的消息和《人民日报》的稿件,使之变相停刊178天。

江青等人还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制造事端,大反所谓“复辟回潮”。1973年,江青等人就提出了反击“复辟回潮”的问题。当年5月21日,迟群把持的国务院科教组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报告,说:半年多来,科教战线围绕着林彪路线的实质是“左”还是右,当前的形势是好还是坏,知识分子是改造过头还是改造不足这三个基本问题,开展了一场“大辩论”。报告把“辩论”中正确或比较正确的意见统统说成是“认识模糊”、“思想混乱”,提出要继续批判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继续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改造。这年10月中旬至1974年1月,迟群在清华大学开展上揪“资产阶级复辟势力代表人物”、下扫“复辟势力的社会基础”的“反右倾回潮”运动,把广大教职员工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和对“教育革命”、“两个估计”的抵制,统统说成是“在教育界出现了一股翻案风”,说在知识分子队伍中“暴露了一小撮右派”,要“毫不留情地揭露批判”。

在反击“复辟回潮”的过程中,江青等人在教育、文化界制造了许多轰动全国的事件。其中,张铁生事件,便是与江青关系密切的中共辽宁省委书记、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军区政委毛远新,为反击大学招生考试而抛出的一块“石头”。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发表辽宁省兴城县知识青年、农村生产队队长张铁生因考试交白卷而写的一封信。该报在编者按语中说,张铁生“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地、发人深省的答卷”;提出“录取的主要标准,是根据他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的一贯表现,还是根据文化考试的分数?”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这封信和《辽宁日报》的编者按语,并加上自己的编者按语,说:“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之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并发表文章指责高校招生进行文化考试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是“复辟回潮”。由此,交了白卷的张铁生进了大学,而且成为辽宁省铁岭农学院的领导成员,并被接收为共产党员,后来还当上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成为红极一时的“反潮流英雄”和“闹而优则仕”的典型。

7月28日,江青、张春桥等又借审查湘剧影片《园丁之歌》之机,对这部热情讴歌人民教师的影片横加指责,竟然说:“园丁应该是共产党,怎么是教员。”对“没有文化怎能担起革命重担”这句台词,江青甚至说“简直是反攻倒算”。

“批林批孔”运动前后,江青等人又制造了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和以“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为由头的批判浪潮。1973年7月,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公社中学一名女学生因英语考试交白卷受到校方批评而自杀。此事本已得到妥善处理,但江青等人对此抓住不放。1974年1月,她派迟群、谢静宜对这件事进行调查。中央转发了迟群、谢静宜的调查简报,称此事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进行复辟的严重恶果”。1973年12月,江青等人还利用“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在全国报刊掀起批判“师道尊严”、“智育第一”的浪潮。全国许多学校又开始“揭露、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复辟、回潮”,迫害大批教师和学校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