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第一个钢铁企业创建始末【2】
安装高炉
20 吨高炉搬来后,全体职工立即投入到建设安装之中。高炉经过拆卸搬运,许多部件被损坏而无法再使用,需靠自己动手制作。切割钢板没有氧气,全靠人工剁,一人扶钢錾,一人抡大锤,几厘米厚的钢板,几个人汗流浃背干一天,仅能切开一米多。起吊重物没有起重设备,就将圆木条用绳子一截一截接起来,扎成人字杆或三角架,有20 多米高,顶部挂上滑轮,用麻绳靠人工起吊大件设备。高炉炉体通常采用厚钢板铆焊而成,因钢板奇缺,就从炉腹到炉身全部用一条条钢箍将外层耐火砖裹起来。冬天到了,气温下降到零下20 多度。严冬的早晨,工地上一片白霜,粗大的风管和阀门上仿佛蒙上了一层白布。高炉安装在冰天雪地中进入冲刺阶段。这时解放战场捷报频传,我军在前线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体职工的工作斗志,大伙拼命工作,争取早日生产出制造炮弹急需的原料——灰生铁,多造炮弹支援前方!
保证高炉生产,必须有足够的焦炭。在高炉建设的同时,由化学工程师宋宗璟带领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分配来的技术员郭廷杰、杜毓铣等人在故县附近的石圪节煤矿一带试验烧炼土焦炭。土法炼焦在当时尚属一项新工艺,焦场的封建把头搞技术封锁,对炼焦技术秘而不宣。郭廷杰等人深入山庄窝铺,团结穷苦工人,认真观察揣摸,终于掌握了炼焦技术,并成功改进了出焦量大的大型圈窑,后又试验成功了蜂窝炼焦窑,大大缩短了炼焦时间,提高了焦炭产量。
技术培训
旧中国的钢铁工业十分落后,钢铁技术在那时充满了神秘感,技术资料更是难觅踪影。为了能让大家尽快熟悉炼铁工艺,在安装高炉的紧张时刻,陆达在百忙之中亲自给刚走出学校分配到铁厂的一批技术员讲授钢铁技术课,其他工程师们也分别给大家讲解相关专业知识。大家如饥似渴地学习,到处搜集有关钢铁冶炼方面的技术资料,找到点滴就视为珍宝,甚至一笔一划抄写下来。新来的技术员们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许多老工人师傅们实践经验丰富,但不懂多少理论知识,于是就互帮互学。工人师傅们教年轻人操作技术,年轻人则教他们代数、物理知识。
高炉投产
在陆达带领下,几百名职工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1947 年11 月,一号高炉巍然屹立在故县村的沟壑里,炉高20 米,容积51 立方米。1948 年的1 月10 日午夜零点,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优质灰生铁20 吨,从此结束了解放区不能生产灰生铁的历史。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第二副司令员滕代远给故县铁厂发来贺信,军工处奖励铁厂冀钞100 万元,全厂职工每人记大功一次。厂里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搭起了舞台,点起了明亮的汽灯,自排自演了许多节目,还演出了当时最为流行的现代戏《小二黑结婚》。
1948 年1 月,定厂名为晋冀鲁豫边区军工处第四厂,对外称长潞贸易货栈。厂长陆达,副厂长张培江,政委杨高侗,副政委姚国章,厂务科长常韬,经营科长程历坚。建厂总计投资为冀钞8.44 亿元。
配套工程
1、 西沟耐火材料厂
耐火材料是钢铁冶炼的先行。当时国内一些炼铁厂所需耐火砖只能从外国进口。1947 年8 月,耐火材料技师宋忠恕奉命在石圪节煤矿以南、故县村东北一公里处的观音庙筹建耐火材料分厂。由于条件限制,他们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办法,最后制成了高质量的合格的建高炉所用的耐火砖。
2、 炮弹壳铸造厂
在建设高炉的同时,由土木工程师陈志坚设计,在高炉旁边就近建设炮弹壳铸造厂。起初,生产出的铁水先铸成铁锭,再用化铁炉化成铁水铸造炮弹壳。1948 年4 月,山东渤海翻砂厂和武乡柳沟翻砂厂并入故县铁厂后,翻砂技术力量加强,开始利用高炉铁水直接铸造炮弹壳,省去了化铁炉二次熔化铁水的程序,不仅炮弹壳产量成倍提高,还大幅度降低了人力、物力和运输等费用开支。
3、 水泥工部
1948 年2 月,由孙艳卿、刘秉敬、吉人镜等人负责,按照上党钢铁工厂建设规划,成立水泥工部,在高炉东边建造烘烤房和水泥烧窑,利用高炉废渣就近生产矿渣水泥。5 月就生产出了各种标号的优质矿渣水泥,满足了各后续工程建设的需要。
4、 枣臻焦化厂
炼焦分两步。第一步先建土焦窑,生产土焦供高炉急需。第二步是建设带有焦油副产品回收的机器炼焦炉,提炼氨、苯等化工副产品,用以制造黄色炸药。1948 年2月,晋冀鲁豫中央局批准建设焦化厂,本着战争环境下兵工厂分散、隐蔽的原则,选址在故县以东20 公里处潞城枣臻村的山沟里。陆达为技术总负责,宋宗璟技师为总图设计,曼丘技师负责土建。1949 年8 月,10 孔亨塞尔曼焦炉及氨、苯、萘、焦油等副产品回收系统建成,9 月12 日正式投产,设计能力年生产焦炭4 万吨。建设枣臻焦化厂共用小米3000 万斤,折合冀钞2799.6 万元;第一任厂长为老红军余永江,协理员(政委)巩敬廷,副厂长宋宗璟。
5、 专用铁路线
1949 年初,军工处组织筑路工程队,铺设了五阳煤矿至枣臻焦化厂的运输焦煤铁路专线,全长7 公里;1949 年夏建成枣臻至故县的窄轨铁路,全长20 公里,用来往故县铁厂运送焦炭。
6、 搅拌炼钢炉
迫击炮弹所需的弹尾管和弹翅需用钢质材料,这些材料起初主要靠破袭敌人控制下的铁路道轨获取。1948 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华北人民政府在刘邓大军和陈谢大军南渡黄河后,着手恢复铁路交通以支援前线,禁止使用铁路道轨做迫击炮弹尾管和弹翅。于是,陆达就领导郭廷杰、郝玉明等人试验生产土钢。天津解放后,由天津钢厂提供稳定的钢原料,搅拌炼钢才告终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