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的灵魂、创新及历史特点
〔摘要〕本文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从报告中找出四个高频率的主题关键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改革的视角理解十八大精神的灵魂;通过全面理解十八大报告,归纳出十个方面的创新;通过与以往党代会比较,概括出十八大的五大历史特点。
自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以来,全党全社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各种媒体对十八大精神已作了很充分的宣传。笔者主要从历史与现实、学术与宣传的角度,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十八大的灵魂、创新及历史特点作些探讨。
一、从十八大报告主题理解十八大精神的灵魂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的灵魂,着重把握主线和精髓。
据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介绍,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从2012年1月开始,历时10个多月。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4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两次会议专门讨论报告。8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将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各省区市,中央机关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及党内部分老同志等广泛征求意见,并委托中央统战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召开专题座谈会7次。征求意见的人数达4511人。中央对各方面意见高度重视,责成起草组逐条进行研究,认真修改。并征求所有当选的十八大代表的意见。随后又在十七届七中全会上对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改。十八大期间,即2012年11月8日下午至10日,参加十八大的全体代表利用两天半时间分组充分讨论审议报告,几乎所有代表包括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都认真学习、踊跃发言畅谈学习体会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集中有代表性的修改意见呈报大会主席团,经认真研究审议,最终又吸收部分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定稿。因此说,十八大报告是全党智慧的结晶。
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十八大报告的导言部分,点出大会主题;正文共有12个部分,总共约3万多字。其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思想深邃;如何抓住十八大精神的灵魂,找到精髓,领会实质?中央要求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如何领会十八大的主题?这里着重从检索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关键词的角度作些尝试。
主题关键词,是一篇经典文献或一篇文章中心思想的高度聚焦和提炼。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页。)其中主题后两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作为大会报告标题。主题共82个字,字字重于千钧,句句饱含深意。其鲜明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这是十八大报告的点睛之笔,可谓十八大报告的核心、精髓。推敲主题,检索报告全文,可以发现以下4个关键词出现频率很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82次)、科学发展观或科学发展(出现27次)、小康社会(出现20次)、改革开放或改革(出现86次)。检索主题关键词,不能简单理解为词语的量化,从中可以反映内在的本质;从定量可以引申到定性。下面即从4个高频率的主题关键词的角度理解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进而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