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纪委领导集体构成研究【3】

作者:冯军旗    发布时间:2013-12-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到 :

三、中央纪委领导集体的历史渊源

中国革命是从几个革命中心兴起,经过瑞金时期,再经长征形成延安时期,然后经过经营东北,从北向南,直至解放全中国, 走过了一条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样的革命进程,使得党的很多高级干部革命生涯相互汇合,历史性地形成一些渊源。特别是延安经历(七大之前,分散在全国的大批干部汇聚延安, 参加中央的整风学习,七大后奔赴各个战场和地方,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和东北经历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派了10 多万军队,2 万多名干部,其中包括七大77 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的21 名进入东北,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东北”。),更是许多高级干部共同的革命生涯特征。从总体来看,高级干部的革命生涯具有随革命进程而呈现分散—集中—扩散的特点。(分散指革命生涯初期的地方化;集中指瑞金、延安经历以及后来的东北经历等;扩散指随着解放战争而扩散到全国。)同时,党管干部原则使得干部工作具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很多高级干部相互之间合作共事的机会和频率大大增加。

从这届中央纪委常委以上领导干部的革命生涯来看,基本都有共同的延安经历。从解放战争的经历来看,主要是东北局、华北局的干部,同时也有部分西北局、华东局的干部。东北局的干部有:陈云、黄克诚、王鹤寿、刘顺元、赵毅敏、张启龙、袁任远、郭述申、李一氓、张策、刘型、刘澜波、唐天际、曹瑛、曹广化和韩光等。解放战争时期,陈云曾任北满和南满分局书记,东北局副书记;黄克诚曾任西满分局副书记,1947 年后曾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王鹤寿曾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刘顺元曾任辽东省委副书记; 赵毅敏曾任冀察热辽分局组织部长;张启龙曾任吉林省委书记;袁任远曾任吉林省政府副主席;郭述申曾任辽北省委书记;张策曾任东蒙工委书记;刘澜波曾任安东省委书记; 唐天际曾任吉东省委书记;曹瑛曾任吉林省委城工部部长;韩光曾任大连市委书记等。华北局的干部有:胡耀邦、周扬、王从吾、马国瑞、刘建章、马辉之、孔祥祯、王维纲、王鹤峰、周仲英、李楚离和曾涌泉等。解放战争时期,胡耀邦曾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代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周扬曾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长;王从吾曾任冀南区党委书记,华北局组织部长;马国瑞曾任冀南区党委副书记;刘建章曾任冀南行署副主任; 马辉之曾任晋察冀中央局民运部长;孔祥祯曾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城工部部长;王维纲曾任太行区委副书记;王鹤峰曾任太岳区委书记;周仲英曾任太岳区委城工部部长;李楚离曾任冀东区委书记;曾涌泉曾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西北局的干部有:张子意、武新宇、阎秀峰和吕剑人等。解放战争时期, 张子意曾任晋绥分局书记;武新宇曾任晋南行署主任;阎秀峰曾任晋南行署副主任;吕剑人曾任陕西省工委统战部长。华东局的干部有:魏文伯、刘顺元、李士英和傅秋涛等。解放战争时期,魏文伯曾任华东局秘书长; 刘顺元曾任华东局宣传部长;李士英曾任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傅秋涛曾任华东局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

下面更具体地考察中央纪委领导集体成员之间的历史渊源。

早在东北时期,黄克诚曾经和陈云并肩战斗。1957 年,中央成立了以陈云为组长、黄克诚为成员之一的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1976 年11 月,陈云转交黄克诚夫人关于请求允许黄回京治眼疾给华国锋、叶剑英的信,并指出:黄克诚在担任总参谋长时参加中央财经小组与我接触较多,曾有几次应我要求调动军队汽车支援河北农田基本建设,感到他是照顾全局的,为人是克己朴素的。(参见《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年版,第205 页。) 此后不久,黄克诚回京治病,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1978 年1 月,陈云向华国锋并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转交胡耀邦关于王鹤寿“历史问题”的来信,建议由中央组织部把王鹤寿的材料再审查一次,并把他调到北京治病。早在延安时期,王鹤寿曾经做过陈云的政治秘书,后来又多次在陈云领导下工作。对此,王鹤寿回忆说:“在将近60 年的时间里,无论我在延安中央组织部工作, 还是后来做地方党委工作、工业战线方面的工作,以及最后在中央纪委工作,陈云同志都是我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者。”(《缅怀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年版,第45 页。)因此, 对于王鹤寿的情况,陈云非常清楚。在酝酿中央纪委领导集体时,陈云推荐王鹤寿主持中央纪委的日常工作。后来,中央纪委成立了由黄克诚、王鹤寿、王从吾、刘顺元和张启龙组成的五人核心小组,负责中央纪委的日常工作。

早在1926 年,王从吾、平杰三就在一起闹革命。1939 年的冀南区党委,王从吾是党委委员兼豫北地委书记,马国瑞是区党委宣传部长,张策是区党委民运部长。1949 年, 王从吾任华北局组织部长,平杰三任华北局秘书长,周扬任华北局宣传部长,张瑞华任华北局妇工委书记。

1930 年,赵毅敏任满洲省委宣传部长, 当时王鹤寿是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韩光是共青团满洲省委秘书长。抗战胜利之前,陶铸、王鹤寿、刘顺元、曹瑛等一批同志被党从南京监狱救出,刘顺元和王鹤寿是当时审查干部的小组成员。 (参见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1 部,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年版,第122 页;丁群:《刘顺元传》,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90 页。) 1945 年华中分局成立后,李一氓、章蕴为分局委员,李士英为社会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旅大地委书记是韩光,副书记是刘顺元。而1949 年旅大区委副书记是韩光、李一氓和郭述申。1947 年,石家庄市委成立后,毛铎为书记, 曾涌泉为常委。1948 年,黄克诚任晋察热辽分局书记时,赵毅敏为分局委员、宣传部长, 李楚离为分局委员、冀东区委副书记。1948 年济南特别市委成立,刘顺元为市委书记, 李士英为市委常委、社会部长。1949 年山东分局成立,傅秋涛为分局副书记,李士英为社会部长。1948 年华北军区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为胡耀邦,周仲英为第一兵团第八纵队副政治委员。1949 年华中局成立后,赵毅敏为宣传部部长,孔祥祯为组织部副部长。

1949 年东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刘澜波、韩光、王鹤寿和张启龙为政府委员。1949 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后,李士英、章蕴和傅秋涛为军政委员。1949 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赵毅敏、黄克诚、唐天际和孔祥祯为军政委员。1949 年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 王维纲、胡耀邦、张子意为军政委员。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省委书记是黄克诚,省委常委有袁任远和曹瑛,省委秘书长是刘型,省委委员、湖南省军区副政委是唐天际。王从吾、帅孟奇、张启龙和李楚离分别在“文革”前担任中组部副部长,张策、孔祥祯和马辉之分别担任交通部副部长。武新宇、袁任远是前后任的内务部副部长,后来又在1954—1958 年同任内务部副部长。1956—1957 年的中直机关第五届委员会副书记有曾三、侯维煜、李之琏和安建平等。1962 年,刘顺元和李士英同为江苏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

从这届中央纪委领导集体的历史渊源来看,解放战争时期的交叉点是最密集的,革命生涯汇合的频次也是最高的,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时期是干部调配最为频繁的时期。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高级干部由集中到扩散,从北向南,依次递进。与之相随的则是苏区干部和白区干部的交汇,南下干部与地方地下党干部的交汇,由此也带来干部的大调整和大流动。与这种干部的大流动相对应的是干部的大转型,也就是从革命干部向执政干部、从军事干部向管理干部、从地方干部向全国干部的转变,这种干部转型关系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而随着全国的解放,党的高级干部群体必然向全国扩散,由此带来的是干部革命生涯交汇的稀疏和星散。

1978 年多名高级干部在中央纪委的汇合,是特殊形势下的特殊形态,是老干部大规模复出的先声,也是党的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具体体现。在这一领导集体形成的过程中,知人善任和相互举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这也是党内民主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作者冯军旗,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