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战军的渡江作战【2】

作者:张震    发布时间:2014-04-04   
分享到 :

(四)

4月1日下午,粟裕同志和我率三野指挥机关,经凤阳、临淮关、明光、盱眙、汊涧、天长、扬州、泰州,于4月4日夜抵达泰州东南15里之白马庙。4月6日,我们召集第8、第10两兵团军以上干部会议。首先,由第10兵团参谋长陈庆先汇报该兵团渡江准备工作情况。接着,10兵团叶飞司令员,8兵团陈士榘司令员报告本兵团作战方案。唐亮主任、钟期光副主任和我也讲了话。最后,由粟裕同志作总结报告。他代表三野前委向第8、第10两兵团传达了总前委的基本决心和战役指导思想,明确了由以上两兵团组成的东集团渡江作战的决心和部署,并提出战役发展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相应对策。粟裕同志认为,在我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渡江后,一是敌可能以南京、芜湖地区的兵力,对付我中集团,阻止其向东发展,同时集中南京至上海之间的兵力,寻求在京沪之间与我军决战。如是,则要求东集团在渡江成功后,主力控制在江阴、武进、无锡三角地带,下决心在京沪线上打一个恶仗,打上三五天,打出一个好的局面来。这样就要求中集团在渡江成功后,除留足够兵力歼灭沿江当面之敌外,主力迅速向东发展,与东集团打通联系。二是敌可能将南京、镇江等地之兵力,向杭州、衢州撤退,在浙赣线上组织第二道防线;京沪线之敌向上海收缩,固守上海。如是,则三野先集中兵力协同二野解决浙赣线上之敌,然后再围攻上海守敌,各个击破之。三是我渡江一举成功并迅速突入敌防区纵深,把南京、镇江之敌退路切断,敌人全线溃退,一片混乱。如出现这种情况,则要求东集团只用一部兵力监视上海之敌,主力迅速向吴兴急进,与中集团密切配合,将逃敌围歼于郎溪、广德地区。同时,也要求中集团渡江成功后迅速东进,到达吴兴地区与东集团会师,围歼逃敌。粟裕同志要求全军力争第三种情况的出现,同时,也作好应付第一种情况的准备。

4月8日晚,我们下达了对东集团渡江作战部署的补充命令。确定“我八、十兵团主力,决由扬中、护漕港(江阴东)段强渡。为求主攻方向之强渡顺利,决定八兵团以积极动作箝制镇江、扬中段之敌,而以十兵团附二十三军、特种兵纵队主力于江阴东西地区强渡(前头部队采取偷渡),力求当晚南渡三个军或四个军之大部,务须于当晚控制江阴、武进、无锡三角地区,坚决歼击敌之反击,尔后乘胜扩展,开辟镇江、无锡段南北地区广大战场,以利野战军主力尔后之作战。”这一指示在下达东集团同时,报告了中央军委和总前委,还通报了谭震林同志和中集团,并要求东集团根据上述决心拟制具体实施计划上报。

4月10日,中央军委发来电报,告诉我们和谈可能于15日左右签定正式协定,和平渡江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渡江时间将推迟半个月或一个月。同时还询问江水情形究竟如何,推迟渡江有何不利,要我们立即提出意见以便军委决策。前委几个同志都认为,从目前各方面情况看,不宜推迟渡江时间。总前委也坚持认为,如情况许可最好不推迟原定时间,或在20日左右渡江为好。并提出“先打过江,然后争取和平接收”的建议。中央军委于4月11日电复总前委并告二野、三野:依谈判进展情况需要,决定将渡江时间由4月15日推迟至4月22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我们即令各兵团、各军按重新确定的日期进行战斗准备,并规定各部在4月12日至16日间不得发起任何战斗,以免过早暴露我军攻击企图,给敌军以调整部署的时间。同时,粟裕同志还致电军委,再次申述如情况许可时,不要再推迟至22日以后渡江,以20日前后为好的意见。

4月14日,和谈情况逐步明朗化,中央军委电告我们:谈判决定以4月20日为限期,该日以后我军即须渡江。4月16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来电告诉我们:和平协定方案已在今日上午送达南京,如20日不签字则谈判宣告破裂。电文强调“你们的立脚点应放在谈判破裂用战斗方法渡江上面,并保证于22日一举渡江成功。”至此,渡江战役的发起时间由开始提前到后来数度推迟,终于最后确定,全军指战员朝夕盼望的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即将到来。

根据中央军委的要求,总前委于4月17日呈报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具体作战部署,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于1月18日复电:“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20日开始攻击,22日实行总攻。一气打到底,完成渡江任务以后,再考虑略作停顿,采取第二步行动。请你们按此总计划坚决地彻底地执行之。”并强调指出:“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希望我二野、三野全军将士,同心同德,在总前委及二野、三野两前委领导下完成伟大任务”。当日,总前委还电示我们:“整个战役从二十日晚开始后就一直打下去,能先过江就应该先过江,不必等齐”。此外,总前委还估计到东集团渡江后可能面临的严重困难,决定中集团较东、西两集团提前一天渡江,以便吸引敌人并有力地支援东集团作战。

4月19日,我们在白马庙召开东集团渡江作战会议。第8、第10两兵团8个军及野直机关等单位的师以上干部全部到会。会议传达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总前委关于渡江作战的命令指示;各兵团首长对作战方案作了简明扼要的报告,并提出了需要议决的事项;粟裕副司令员作了总结讲话,进行了简短有力的作战动员,再次检查了各部队的准备工作情况,最后明确了渡江作战的具体要求。此时此刻,全军上下,群情激奋。大家都抱定一个坚强的信念,就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五)

4月20日晚,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当晚8时,我中集团在谭震林同志指挥下,在枞阳镇至裕溪口段,首先发起渡江作战。第一梯队四个军(第7兵团之第21、第24军,第9兵团之第25、第27军)在我强大炮兵的掩护下,于9时许攻占黑沙洲、鲫鱼洲、闻新洲、紫沙洲等江心洲,进逼南岸,迅速突破敌人防线,建立了滩头阵地,并乘胜向敌纵深发展。江防守敌在一片混乱中仓皇南逃。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正式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军在进军令的强劲号角声中,向敌发起猛攻,先后攻占铜陵、顺安、繁昌等地,中央军委也发来电报:“祝贺七、九两兵团渡江胜利”。至22日中午,中集团突入敌防御纵深已达50公里。23日,中集团第二梯队各军也全部渡过长江。

在东集团方向,我军于4月21日19时许从三江营、张黄港段发起强大的突击。第10兵团第一梯队之第23、第28、第29军首先在天生港、王师塘、长山等地突破敌江防阵地,登上南岸,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反扑,于4月22日中午进抵百丈镇、南闸镇、秦皇山、香山之线,建立了正面宽50公里、纵深10公里的滩头阵地,肃清顽抗之敌,并向西南方向挺进。当日,江阴要塞守敌在我秘密党员策动下宣布起义,我第29军迅即占领并控制了要塞及所有炮台。我特纵炮兵封锁了长江,断绝了敌舰东逃的航道。23日,我军占领武进、丹阳等城,切断了京沪铁路。在此期间,我第8兵团之第20军,在龙窝口至永安洲段向扬中岛发起突击,22日占领该岛。23日,渡过夹江登上南岸,并乘胜向敌纵深发展。是日,第34、第35军从南京正面乘胜攻占了浦口、浦镇和镇江,并于当晚占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首都南京。

在我东集团胜利渡江之际,国民党海军第2舰队在林遵司令率领下,于23日下午在南京东北笆斗山江面起义,另一部在镇江附近江面向我投降,还有一小部分逃往上海。另外,英帝国主义悍然派出军舰4艘于20、21日两次驶入我东集团渡江地段,炮击我军阵地。对于帝国主义军舰破坏干扰我军渡江的挑衅行为,我强大炮兵予以有力回击,将其紫石英号击伤,搁浅于镇江附近(后于7月30日午夜逃跑),其余舰只被迫缩回上海。在我军胜利渡江的隆隆炮声中,人民海军的前身——华东军区海军于4月23日在白马庙宣告成立,这一天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纪念日。

当我中集团渡江成功后,根据敌沿江防御抵抗甚弱的情况,粟裕同志判断,我东、西两集团全面渡江后,定将造成敌全线溃乱的局面,我军应乘登陆胜利之威,迅速展开并插向敌之纵深。这样,不仅可使敌无力重新调整部署,甚至将促使敌全面崩溃,以达成我军分割包围、各个歼敌的有利态势。于是,我们在4月21日致电总前委和中央军委,建议第9兵团渡江后,除以第30军监视芜湖之敌待交二野第4兵团外,主力应即沿南陵、青弋江、宣城、十字铺之线及其以北地区向东北挺进,控制溧阳,截断“京杭国道”,使南京敌人无法向杭州退却,以达成孤立分割敌人、有效地协同东集团作战之目的。该兵团先头部队应于4月25日前进至郎溪及其东北地区。第7兵团攻歼当面之敌后,应尾第9兵团后沿南陵、宣城、十字铺以南地区急进,力求于4月27日前后进至广德地区待命。第10兵团大部南渡后,第28军出宜兴,第23军出丹阳、金坛,并以一部向溧阳挺进。第8兵团第20军及第26军一部渡过夹江后,向镇江、丹阳间挺进,策应第34军南渡攻占镇江。总前委接到我们的电报后,迅速作出决定,于4月22日、23日连续电示我们:我军主力大部过江,渡江任务业已完成。今后应力争迅速完成东西打通联系,割裂敌人,截断浙赣路。并同意谭震林同志率中集团迅速东进策应东集团行动。为便于渡江后的统一行动,总前委还重新明确第7、第9兵团直归粟裕同志指挥;同时确定南京城防改由第8兵团担任,二野第4兵团改出浙赣线。

战机稍纵即逝,我们此间的指挥重心已大部转移到怎样追歼逃敌上来。4月22日,在收到第7、第9兵团向郎溪、广德地区进军的部署电报后,我们认为还应加速该兵团的行程,即令第9兵团率先头第25军、第27军,以急行军经青弋江、宣城向郎溪、溧阳挺进,不为小敌所阻惑。令第7兵团迅速将攻击箭头转向南陵以东宣城方向,在第9兵团右侧后成梯次队形前进。令第10兵团第28军兼程南进,攻占宜兴。第31军尾28军后跟进,在第28军继续向长兴推进时控制宜兴。第23军由滆湖与长荡湖之间急进,截断溧阳、宜兴间交通,协同第28、第31军合围歼敌。4月23日,我们又连电催令第10兵团第23军“尽可能于明晨赶到金坛及其以南,并继向西南挺进”;第28军应“不顾疲劳于明晨攻占宜兴及其西南,并继向西南挺进,不得延误”;令进至无锡的第29军“设法乘火轮渡太湖南下,抢占长兴、吴兴,以截断由南京、镇江南逃及由宣城东逃杭州敌之退路”(后因合围达成,改沿沪宁铁路向苏州攻击前进)。令第9兵团第25、第27军“到达宣城后不必向东北,应即沿广德、吴兴公路南北向吴兴急进,以完全封锁敌人之退路,望克服疲劳、迅速猛进、至要至要。”

我军广大指战员在渡江成功的胜利鼓舞下,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昼夜兼程,追击逃敌。4月25日,第28军占领宜兴,第23军占领溧阳,切断了南京至杭州的公路交通。溃逃敌军只得改由宜兴以西的山区向郎溪、广德方向突围。4月26日,我中集团先头部队已进至郎溪、广德地区;第28军亦进占长兴。4月27日,中集团之第27军在吴兴附近与东集团之第28军打通联系,封闭了合围口。南逃之敌第4军、第28军、第45军、第66军及第51军一部10万之众,在太湖西岸郎溪、广德之间山区东逃西窜,乱作一团。4月28日,鉴于逃敌已被我合围的情况,我们对三野全军部署作出调整与区分。决定由宋时轮、郭化若同志统一指挥第9、第10两兵团负责全歼被围之敌,谭震林、王建安等同志率第7兵团速向杭州攻击前进。陈士榘、袁仲贤同志率第8兵团担任南京警备任务。

4月29日,我第9、第10兵团实施多路向心突击,被围之敌全部被歼。我们向中央军委、总前委报告了这一胜利消息,同时令第9、第10兵团负责继续清剿残敌,并对我军下一阶段的作战部署作了具体规定。一是明确了各部归还原建制问题。并令第26军归三野司令部直接指挥,沿武进、无锡、常熟之线向上海攻击前进;二是将第9、第10两兵团集结于太湖南北地区,准备攻击上海。三是令第7兵团经广德、吴兴之线以南地区向杭州进击,并强调了夺取钱塘江大桥之极端重要性,要保证不为敌人撤逃时所破坏。中央军委于4月30日复电我们并告总前委:“(1)歼灭诸敌甚慰。(2)部署甚妥。如你们能于一星期内完成此项部署,并完成对于攻占上海的政治准备工作与军事准备工作,则你们可以立于主动地位。(3)总前委除直接领导南京工作外,请迅速抓紧完成占领上海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一星期以后,假如汤恩伯从上海逃跑时,你们能够主动地有秩序地接收上海。”

在我围歼郎溪、广德地区之敌同时,第7兵团在谭震林、王建安等同志指挥下,于4月28日占领宁国,5月1日占领孝丰,5月2日占领余杭,5月3日,先头第21军乘胜进占杭州。由于我军行动迅速,敌人来不及爆炸钱塘江大桥便为我军歼灭。杭州的攻占,形成我军会攻上海的有利态势,并确保了我军继续向南、向西南进军的通路。5月4日至7日,第二野战军占领了上饶、贵溪、横峰、金华、衢县等地,控制了浙赣线,并于7日与我第7兵团部队胜利会师于诸暨,完全切断了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占领孝感、黄陂,威逼武汉,有效地牵制了白崇禧集团。从我第三野战军开始渡江到郎溪、广德追击战结束,我军共计歼敌13.9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950余门,汽车140余辆,舰艇61艘(含起义)。至此,第三野战军在渡江战役第一、二阶段的任务胜利完成。

(六)

渡江战役第三阶段我们第三野战军的任务,就是攻占上海,歼灭负隅顽抗之敌。

早在淮海战役结束之时,敌人就以抗战爆发前上海原有的工事为基础,开始了整个上海地区防御工事的构筑。由于我军迅速扩大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士气低落,再加器材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工程进展迟缓。直到我军兵临上海城下,仍然未能完成整个防御体系,但其主阵地防御工事已经十分坚固。4月26日,蒋介石还亲自乘舰到吴淞口召开军事会议,研究部署上海防御问题,企图凭借上海丰富的资财和已经完成的4000多个永备工事作困兽之斗,以争取时间,抓紧抢运物资,并准备大肆破坏该市,阴谋挑起国际事件,促使帝国主义出兵武装干涉。

上海地区守敌为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部汤恩伯指挥下的残余部队。除第1绥靖区丁治盘率暂编第1军位于崇明岛外,其余8个军25个师连同其它特种部队、勤务部队、保安团队及交警总队等,共计20余万人,军舰30余艘,飞机120余架,密集驻防于上海市及其附近港口、村落地区。其具体部署是:以6个军20个师配属坦克、装甲车各约百辆,防守黄浦江以西地区。以2个军5个师防守黄浦江以东地区。整个防御阵地编成,是以浏河、嘉定、南翔、华漕、七宝、北蔡、川沙之线为警戒阵地,以月浦、杨行、国际无线电台、刘行、大场、真如、北新泾、虹桥、龙华及浦东之高行、高桥地区为主要防御阵地,并以其右翼月浦至虹桥及其纵深约3公里地带为防御重点,借以屏障吴淞及市区,保障其出海通路;在市区则利用火车站、码头、工厂、仓库等高大建筑物,构成要点工事,形成核心阵地。

当时,我随粟裕同志率三野指挥机关已于4月27日夜由白马庙经江阴转至常州。随着郎溪、广德地区逃敌被我合围后,我们指挥的重心即已转到对上海的进攻上来。

4月底5月初,我军经侦察获悉,上海之敌已运走万余人,很可能提早撤退。中央军委提出,以一个军先行攻占浏河,威胁吴淞,使敌不敢从海上逃走。但总前委和我们均顾虑我军一旦行动,可能促使蒋军迅速撤退,造成我们接收不及,引起上海城市的动乱。于是,总前委于4月30日向中央军委建议:为作好准备,避免被动,应推迟进占浏河以及进入上海等地的时间。这一建议得到中央军委的采纳。确定我军在5月10日前不占上海,以便充分准备,待命行动。根据中央军委上述决定,粟裕同志和我们在常州进一步研究了攻占上海的部署以及接收准备问题。

5月2日,粟裕、唐亮同志赴丹阳将我们的大体设想与工作部署向总前委作了汇报。5月4日,三野前委召开接收工作会议。传达学习总前委指示精神,以及研究接收任务的具体区分等问题。5月6日,前委开会布置工作。第9兵团及第26军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粟裕同志作了关于淞沪警备问题的报告,我向大家明确了警备任务的区分及注意事项,最后,由唐亮主任作了接收上海政治上、政策纪律上必须注意的问题的报告。

5月7日,中央军委来电,重申“何时占领上海,仍需依照我方准备工作完成的程度来作决定,最好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充分完成准备工作。”并令我们“即行部署于5月10日以后、5月15日以前数日内,先行占领吴淞、嘉兴两点,封锁吴淞口及乍浦海口,断绝敌人逃路,使上海物资不致大批从海上运走。”

根据军委上述指示,结合前委原来设想的方案,我们迅速拟制了攻占上海的整个战役计划,于5月7日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决心集中第9、10两兵团8个军首先扫清上海郊区敌之据点,然后从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口,切断敌人退路,阻止敌人抢运上海物资或提前逃走。待接管工作完成后,如敌继续顽抗,即对市区发起总攻,解放上海。为使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公私建筑物尽量不受或少受损失和破坏,我们还规定部队在市区作战时,力争不使用火炮等重武器。

5月8日23时许,我随粟裕同志率指挥机关移至苏州,完成了指挥战役实施的准备工作。9日午后,收到中央军委复电,同意我们对上海战役之部署。我分别转告第9、10两兵团领导同志,并于5月11日下达了淞沪战役作战命令。

5月12日,我军向上海外围守敌发起进攻。至当夜,北线第10兵团左翼第29军、第28军分别攻占浏河、太仓、嘉定等地。13日后,继续向月浦、杨行、刘行攻击前进,守敌第52军在海、空军支援下,依靠密集的钢筋水泥碉堡(有的阵地多达七八道工事和障碍),以炽烈的火网封锁我军攻击道路,并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向我连续实施反冲击,争夺十分激烈。15日,敌又增调第21军、第99师加强该地区的防御。我军虽顽强攻击,付出较大的代价,但始终未获大的进展,与守敌形成胶着状态。右翼第26军经过反复争夺,占领昆山,进逼南翔。

南线我第9兵团第20军、第27军、第30军、第31军进展顺利,先后占领了平湖、金山卫、奉贤、南汇及松江、青浦等地,进逼川沙,威胁沪敌侧背。14日,敌被迫由市区抽调第51军至白龙港、林家码头地区,企图阻止我军继续向浦东发展进攻。

根据战况发展,我第10兵团调整了攻击部署,并使用二梯队加入战斗。第9兵团也全力向川沙、高桥地区攻击前进,力求以炮火封锁黄浦江面,迅速达成对上海之敌的钳形合围。5月16日,根据粟裕同志指示,我起草了淞沪作战战术指示下达各部队,要求对敌永久性设防阵地的进攻,必须周密组织,选择其弱点,楔入其纵深,然后从敌侧背或由内向外打;集中火力突击其一点,实行对壕作业接近敌碉堡,以小群动作,轮番实施攻击,以炸药包开路,改变集团式进攻的办法等。我进攻部队也及时总结了前段攻坚战的经验教训,改变战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22日,我军已先后攻占月浦、刘行、国际无线电台、周浦、川沙、白龙港、高行等地。

在10天的外围作战中,我第10兵团、第9兵团共歼敌第51军、第23军、暂8师等部两万余人,占领了敌人的外围阵地,部分突入了敌人的主阵地,迫使敌人集中更多的兵力于吴淞口两侧地区,造成我攻取市区,全歼守敌的有利条件。同时,也由于我军避免攻击市区,仅以主力一部从敌人两翼实施突击,地区狭窄,部队不易展开,使敌有可能集中力量坚守上海市区至吴淞通道,我每攻一点,费时较久,消耗较大。市区守敌虽已倾巢出援,但我军受接管准备时间限制,不能乘虚攻占。

有鉴于此,粟裕同志于5月18日向中央军委、总前委建议:如对沪攻击不受时间地区限制,我们准备从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北线力求楔入吴淞,南线先解决苏州河南与南市区之敌,尔后会攻苏州河北敌人,并询问了接管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完成。当日,总前委复示:进入上海的政治准备业已初步完成,攻占上海的时间不受限制。我们遂于5月19日召开作战会议,第10兵团政委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和政治部主任刘培善参加了会议。我们商定增调第7兵团之第23军、第8兵团之第25军及特纵炮兵第1团和第3团各两个营及第2团全部,分别加强和配属第9、第10兵团,第24军作好参战准备。当晚,我们接到中央军委来电,指示我们:在上海已被我军包围后,攻城时间不宜拖得太长。如接管准备工作就绪,可于25日前后总攻。并提出:攻击前,必须调齐兵力,充分准备;攻击步骤以先解决上海,后解决吴淞为适当。据此,我们即令第9兵团首先歼灭浦东之敌,尔后以3个军歼灭苏州河南之敌。并令第23军于23日集结于松江。同时,派特纵陈锐霆司令员前往第10兵团部署炮兵火力组织诸问题。21日,三野司令部根据粟裕同志指示,拟定了如下作战计划:第一步以第9兵团之第30军、第31军和第20军主力迅速攻歼高桥和浦东市区守敌,控制黄浦江东岸阵地,第27军、第23军和第20军一部积极箝制浦西之敌;第二步,第9、10两兵团协力夺取吴淞、宝山及苏州河以南市区,完成对苏州河以北地区敌军之包围;第三步,聚歼退缩于江湾地区之残敌,达成攻占淞沪全区之目的。中央军委于22日复示:“同意21日午电所述之攻沪部署,望即照此执行。”

5月23日,我们查明汤恩伯等已登舰出海,在吴淞口外指挥退却,苏州河以北敌之主力正向吴淞收缩,苏州河以南市区之交警总队亦已北撤,即令各部迅速发起总攻,大胆楔入敌人纵深,截歼逃敌。第29军于当日夜攻占月浦南郊高地,并连续击退敌4次反冲击。24日,第27军占领虹桥及徐家汇车站并攻入市区,第23军也由龙华附近攻入市区,第20军攻占浦东市区,并从高昌庙西渡黄浦江攻入市区。至25日晨,我军全部占领苏州河以南市区,并乘胜向苏州河以北追击。当晚,第30军、第31军攻克高桥,至26日午肃清了浦东地区敌人。同时,第26军攻占大场、江湾,第25军、第29军攻占吴淞、宝山,第28军、第33军攻占杨行等地。5月26日,我们三野前指随粟裕副司令员经南翔于次日晨抵上海。在圣约翰大学成立指挥所。27日下午3时,残留在杨树浦之敌4万余人,在敌京沪杭警备总部副总司令齐昌义率领下向我军投降,上海宣告解放。三野司令部即移至北四川路新亚酒店,尔后又移至四川路原日寇的港口司令部办公,继续指挥部队向浙东、福建地区进军。在上海战役中,我军共计歼敌15.3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300余门,坦克、装甲车110余辆,汽车1100余辆,舰艇11艘及大批军需物资。汤恩伯率第54军等约5万人先期登轮出海,逃往台湾、定海等地。6月2日,第25军解放崇明岛,歼敌3700余人。至此,整个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