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执政初期工作重心转移若干问题论析【3】

作者:刘海飞    发布时间:2014-05-12    来源:北京党史
分享到 :

三、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目的——实现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是党由一个局部执政的党向在全国执政的党转变过程中必然的选择和要求。但是,在当时看来,工作重心的转移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实现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近代中国之所以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根本原因就是发展工业太晚,在现代化建设上长期没有得到进展。落后就意味着挨打。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苦思冥想,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思考的结果就是,中国必须走一条复兴的工业化道路。从洋务运动开始,清朝统治者开始创办自己的工业,实施工业强国之梦。到北洋军阀及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华民国,都是如此。中共在取得政权之后,也是要坚定地把实施工业化这根接力棒承接下去,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一个落后的小农生产国家向工业大国的转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坚定了信心。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从逻辑发展上说,实施工业化是执政后必然的历史任务。但是在党创建的时期,更多的是面向国内复杂的斗争局面,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向革命,或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还没有时间来思考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移的问题。而在自身实力不断壮大、局势逐渐趋向稳定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阐述自己的工业化理想。

1943年10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工业国家。1944年5月底,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会议举行的招待会上指出,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要打败帝国主义和使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我们共产党必须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从查阅的历史文献来看,在不断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阐述了他的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换的理想。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最早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说法。毛泽东在谈到土地问题时指出:“耕者有其田”,是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从而造成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可能性。[24]接下来,毛泽东在谈到工业问题时,他特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5]

其后,毛泽东又分别在1947年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会议上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纪念中国共产党28周年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中分别阐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愿望和设想。

而真正把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作为一种口号或者历史任务明确提出,则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6]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对如何转变进行了思考。

对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问题,毛泽东首先论述了前提,他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中国已经有约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这是进步的,这是和古代不同的。”[27]在毛泽东看来,这些现代性的工业经济就是实现转变的基础。报告中,毛泽东接着指出:“从中国境内肃清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这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二者的集中表现),还没有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只有待经济上获得了广大的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才算最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28]在这里,他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光明的前景,即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这也是一个是否已成为工业国的检验标准。

对于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在毛泽东看来,是要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段。

在毛泽东的认识中,新中国成立后,要实现两个转变:一个是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一个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对于这两个转变,毛泽东始终是相提并论。可以看出,工业国是与社会主义相对应的概念,即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工业非常发达的社会。那么,当时中国是一个农业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度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呢?毛泽东认为:“要达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和农业,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一个时期的发展,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大量的发展公私近代化工业。”[29]由此可见,在毛泽东的最初预展来说[30],新民主主义阶段就是一个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集中阐述了他的新民主主义的思想,为我们如何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绘制了一幅清晰的蓝图,为实现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1]一般认为,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现在,我党的工作重心曾发生过四次大的转移,它们分别是指大革命失败后从城市到农村;七届二中全会开始从农村到城市;1957年反右派开始从经济建设到阶级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

[2]学界涉及到这方面的主要期刊文章有鄢松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两次工作重心转移的意义、历史经验与启示》,《党史文苑》2006年第12期;周锐京:《试论1944年4月至1949年3月中共工作重心的逐步转移》,《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年第1期;王金艳:《论毛泽东在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向城市转移问题上的贡献》,《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王毓钟:《毛泽东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6期。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阐述工作重心转移的渐进过程及毛泽东在其中的贡献。

[3][5][9][22]《邓子恢传》编辑委员会编:《邓子恢传》,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83、384、384、386-387页。

[4][16][20][21]《黄克诚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215、221、220、220页。

[6][8][10][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重庆市委员会:《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8、28、27页。

[7][12][13][14][17][26][27][28]《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1428、1428、1428、1427、1437、1430、1433页。

[11][18][3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和历史事件的回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1、20、26-27页。

[15][19]新华社:《到农村去,到农民群众中去!》(长江日报七月九日社论),人民日报1949年7月18日第2版。

[23]参见新华社:《到农村去,到农民群众中去!》(长江日报七月九日社论),人民日报1949年7月18日第2版;《关中新区工作的检讨和当前任务 习仲勋同志在关中新区地书联席会上的总结报告》,《人民日报》1949年8月30日第2版。

[24][2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4、1081页。

[29]转引自韩翠萍:《毛泽东关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思想》,《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0]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出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化的考虑,实际上,并没有像当初毛泽东预想的要搞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而是从1952年开始,就决定提前向社会主义进行过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

来源:北京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