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3】
三、进一步明确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在史料的采集方面。由于时间离得近,档案有的尚未形成,有的没有解密,这是我们研究重大决策部署的历史背景、来龙去脉等问题时所面临的一个基本情况;而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通过公开渠道披露信息的速度极快、数量极大。如何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如何在海量的公开信息中鉴别筛选,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二是在研究对象的把握方面。研究一段离得很近、尚在进行着的历史同研究一段已经凝固的历史不同。这个时间段的历史还没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来沉淀,一些重大决策和重要事件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还相当紧密,带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敏感性,其历史影响也有待进一步显现。因此,确保这个时间段历史研究的正确方向,做到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在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和方法方面。研究这个时间段历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再现历史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历史进行科学阐释,总结经验和规律,探究出历史的“魂”或“核”,以述往知来、资政育人。因此,切实加强研究者的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提高理论素养,就显得尤为紧迫。同时,这个时间段历史研究大量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掌握和应用相关的、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这给我们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党史研究和党史学科建设的规律,深刻把握这个时间段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才能确保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的。近年来,欧阳淞同志对党史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发表了系列文章,受到党史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这不仅是他个人积极探索的成果,也是多年来各级党史部门和广大党史工作者集体探索的结晶,体现了对党史工作及党史研究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为我们深入开展这个时间段历史研究提供了帮助,对这些成果,我们应注意加以学习和应用。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切实加强研究的理论武装和理论借鉴。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新时期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基本遵循,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为基本遵循,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始终坚持研究的正确方向,牢牢掌握科学总结和评价党的历史的坐标和依据。要广泛借鉴现代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拓展研究领域,推动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展开。要大胆借鉴、大胆创新,使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内化为研究者的能力素质,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
——必须扎实做好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夯实研究的史料基础。牢固树立“即时存史”的意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资料收集整理好,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打好基础;要用新视角、新手段、新工具、新平台加大甄别和征编力度,在海量信息中挖掘真实可靠的资料;要趁着亲身走过这段历史的老同志还健在,高层领导还健在,加大“活资料”抢救力度,加快征集整理老同志口述史料和回忆录。要加强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力量以及党史爱好者的联系,统筹好各方面力量,拓宽渠道,共同做好资料征集工作。
——必须掌握研究的布局样式和著述要领,不断推出精品力作。这个时间段历史研究的基本布局,要着眼于研究的整体性和长远性,涵盖整个时间段和全过程。要根据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需要,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专题研究,不断推出论文、研究报告、资料汇编等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推出大事记、年鉴、纪事本末、口述史、人物传记、年谱等系列著作,适时推出通史、编年史、专门史等基本著作。在研究和编撰著述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导向正确、结构合理、史实准确、点评精当、逻辑严密、文字生动、注重创新七个方面的要求,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必须推进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充分发挥研究的现实效用。要坚持以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为价值取向、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以现实需要为重要牵引,围绕中心和大局需要以及社会关切,使研究成果走进党委、政府的决策过程,切实增强成果转化的资政成效。要与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深入了解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需求,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以新鲜活泼的语言风格和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推向全党和全社会,切实增强成果转化的育人成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