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考辨【2】
三、关于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运动,虽然只在新解放区进行,但也是一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也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这一历史事件,《七十年》是这样记述的:“党根据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农村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1](p.244)“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全国有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1](p.245)《简史》记述道:“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2](p.104)在这里,《简史》记述土地改革的开始时间与《七十年》是一样的,结束时间比《七十年》早几个月。《党史二卷》的记述是:“从1950年冬季起,一场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有领导、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3](p.95)“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p.100)这里,《党史二卷》的记述与《简史》相同,《党史二卷》在记述未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域范围时,比《七十年》和《简史》多了台湾省,这个表述是十分准确的。《大事记》是如何记述的呢?《大事记》的记述是:“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施行。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全面展开。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改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包括新老解放区在内)无偿获得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4](p.68)《大事记》的记述也与上述《简史》、《党史二卷》的记述基本相同,明确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但没有记述全面展开土地改革的时间。在表述未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域范围时,虽然未说台湾省,但在讲到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用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的提法,这种提法也是比较准确的。那么,其他党史著作是如何记述的呢?笔者翻阅了薄一波撰写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以下简称《若干回顾》)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传》与《刘少奇传》。《若干回顾》是这样记述的:“从1950年冬季开始,全国新解放区分三批发动群众改革土地制度。到1953年春为止,除了约有700万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以外,土改已全部完成”。[6](p.79)《毛泽东传》的记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于(1950年)六月二十八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六月三十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实施”;[7](p.92)“到一九五三年春,全国除若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的农民在内)无偿得到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7](p.93)《刘少奇传》的记述是:“(1950年)六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后公布实施,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这样,从一九五○年秋后开始,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分批分期陆续展开”。[5](p.618)《刘少奇传》没有记述土地改革结束的时间,显然,在这里该书也没有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的时间,而仅仅记述了公布实施的时间。《若干回顾》记述土地改革时间是1950年冬季,《刘少奇传》记述的时间是秋后,稍有差别。土地改革结束的时间,《若干回顾》、《毛泽东传》都记述的是1953年春,与《简史》、《党史二卷》、《大事记》记述的1952年底,有几个月的差异。另外,《若干回顾》和《毛泽东传》在记述未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域时都未讲到台湾省。那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时间到底是1952年底还是1953年春呢?这两个时间哪个时间更准确呢?笔者曾参与《党史二卷》的修改工作,当时,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经过考证和中央档案馆的同志对书中引文的核实,我们采用了“1952年底基本完成”的说法。
四、关于“三反”和“五反”运动
“三反”和“五反”运动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历史上的两个重要运动。“三反”运动主要在党和国家机关中进行,“五反”运动主要在工商界中进行,两个运动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大历史事件。《七十年》对这两个历史事件是这样记述的:“干部贪污案件,在新中国成立后即时有发现并作过处理。1951年11月东北局给中央的报告揭露出一些干部严重贪污、浪费的事实后,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党中央随即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历时半年多的'三反'斗争的实质,是在执政的情况下保持共产党人和国家干部的廉洁,是反腐败这一长期斗争胜利的初战”。“1952年1月,中央发出指示,要求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五反'斗争”;[1](p.253)“全国范围的'五反'运动半年结束。它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使我们党在对资产阶级的限制和反限制斗争中取得又一个回合的胜利”。[1](p.254)《简史》记述道:“根据增产节约运动中暴露出来的贪污腐化问题,1951年12月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人员中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历时半年的'三反'运动,消除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遗留的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揭露出许多资本家的行贿偷税等严重违法行为。于是,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2](pp.107-108)《七十年》没有明确说“三反”运动开始的时间,但讲了中央作出开展“三反”运动的决定,所以,《七十年》和《简史》所说的开始时间应该是一致的,即1951年12月,而结束的时间都讲的是历时半年。“五反”运动开始的时间,《七十年》讲的是1952年1月,《简史》没有讲开始的时间,用了随后的时间观念。《党史二卷》的记述是:“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3](p.159)“1952年1月4日,党中央下达限期发动'三反'运动的指示。……一场群众性的'三反'运动很快在全国形成高潮”;“'三反'运动于1952年10月结束”。[3](p.160)《党史二卷》没有明确说明“三反”运动的开始时间,但显然是以1951年12月1日中央的决定为标志的,结束的时间说得很明确。关于“五反”运动,《党史二卷》说:“1952年1月5日,中央在转发北京市关于'三反'斗争的报告的批语中,要求大力发动'五反'斗争,对资产阶级三年来在此问题上的猖狂进攻给予一个坚决的反攻和重大的打击。1月26日,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3](p.163)“全国范围的'五反'运动于1952年10月结束”。[3](p.165)《党史二卷》关于“三反”、“五反”运动开始的时间与上述著作所述大致相同。《七十年》在记述“三反”运动的开展时,讲了作出决定的文件名称,没有讲时间。《简史》则讲了中央作出决定的时间,而没有讲作出决定的文件名称。《党史二卷》既讲了时间,又讲了文件名称,并对“五反”运动是怎样开展的,也讲了中央发出指示的时间和名称,记述比较详细。在记述“三反”、“五反”运动的结束时间时,《七十年》和《简史》都说是历时半年,这样推算下来大约是1952年6-7月之间,而《党史二卷》明确讲两个运动于1952年10月结束,在两个运动的结束时间上向后推迟了数月。《大事记》记述的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完全与《党史二卷》相同。[4](pp.71-72)《若干回顾》、《毛泽东传》与《刘少奇传》所述的开始的时间大体与上述著作相同,只不过《若干回顾》使用的是1951年底和1952年初的说法,[6](pp.98-114)《毛泽东传》使用的是中央作出决定和毛泽东作出批示的时间,[7](pp.207、222、235)《刘少奇传》使用的是1951年底和接着进行的说法,《毛泽东传》没有说结束的时间,《刘少奇传》也没有直接说结束的时间,但间接地说到了结束的时间。《刘少奇传》说:“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三反'、'五反'运动将要结束时,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刚刚从苏联回国的周恩来汇报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同苏联商谈的情况”。[5](p.658)由此看来,经过考证和中央档案馆核实过的《党史二卷》和《大事记》所记述的结束时间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