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考辨【3】

作者:曲青山    发布时间:2014-07-08   
分享到 :

五、关于整风和整党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在全国执政后的第一次整风和整党运动,这也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这一历史事件,《七十年》是这样记述的:“1950年,针对在全国革命胜利的形势下党内一部分人中滋长的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党中央发出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指示,在全党进行了一次着重整顿党的干部的整风学习。1951年春天,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决定对全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整党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在进行'三反'的单位结合'三反'进行,到1954年春基本结束”。[1](p.274)对这一历史事件,《简史》是这样记述的:“由于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执掌政权,担负着多方面全新的任务,党的队伍也面临新的考验。这样于1950年5月1日发出指示,要求在全党范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53年中央决定进行整党,重点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方面的问题”。[2](p.107)这里,《简史》与《七十年》对全党开展整风运动时间的记述是一致的,年份相同,《简史》详细讲了月日。但对整党开展的时间记述不同。《七十年》认为,1951年春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决定,从1951年下半年分期分批开始。《简史》则说,决定整党是1953年,这样时间上就相差了2年。整党什么时候基本结束的?《七十年》记述是1954年春,《简史》没有记述。《党史二卷》的记述是:“中共中央于1950年5月1日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全党全军进行一次整风运动,严格地整顿全党作风,首先是整顿干部作风”;“全党整风运动,从1950年下半年开始,经分批整训,于年底结束”。[3](pp.168-169)这里,《党史二卷》与《七十年》和《简史》所不同的是,明确记述了整风开始的时间、中央发出的指示以及整风结束的时间。关于整党运动,《党史二卷》记述道:“1951年2月,中央发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提出以三年的时间进行一次整党的任务”;“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3](p.169);“根据中央批准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作出的各项决议,整党运动有步骤地在全党展开”。[3](p.170)《大事记》也是这样记述的:“1951年3月28日-4月9日,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刘少奇作《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的报告和《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会议通过《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整党工作逐步展开,到1954年春基本结束”。[4](p.70)这里,《党史二卷》记述了整党决定的时间,至于开始的时间用了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后有步骤地展开的说法,没有像《七十年》那样明确说明时间。整党什么时候结束也没有明确记述,但书中提到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的要点,用三年时间进行一次整党,这样推算下来时间应该是1954年。《大事记》没有记述整风运动的历史事件。对整党运动记述的决定时间完全与《党史二卷》相同。所不同的是,《大事记》明确记述了整党结束的时间即1954年春基本结束。对这一历史事件,《刘少奇传》是怎样记述的呢?《刘少奇传》说:“中共中央(1950年)于五月一日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一九五○年夏秋冬三季,结合各项工作,在全党全军开展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到同年冬季基本结束……一九五一年二月,中共中央召开有各中央局负责人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整党建党问题也进行了讨论。会议决定从一九五一年下半年起,用三年时间有领导、有步骤进行一次整党运动”。[5](p.625)该书指出:1952年中共中央发动“三反”运动后,整党工作和“三反”运动结合进行。对整风运动的记述,《刘少奇传》与《党史二卷》基本相同,只不过《刘少奇传》用了季节的概念。对于整党运动,《刘少奇传》的记述与《党史二卷》大致相同,《党史二卷》记述说,1951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要点提出用三年时间进行和完成一次整党任务,而《刘少奇传》对“提出”的表述进行了改动,改为“决定”,对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及会议作出的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等没有提及。

六、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们党在20世纪50年代末所犯的一个全局性的“左”倾错误,给党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和严重损失。对于中共历史上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上述几本党史著作又是如何记述的呢?《七十年》记述道:“(1957年)这年冬季,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纷纷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形式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同时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日夜奋战,掀起了一个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从各方面开展起来,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7、8月间,《红旗》杂志、《人民日报》公开宣传毛泽东关于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的思想。河南、山东等许多地方闻风而动,人民公社开始在农村建立”;“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了扩大会议。……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推向高潮”。[1](pp.312-315)《简史》记述道:“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农村开展关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以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这年冬季,全国范围掀起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实际上拉开了'大跃进'运动的序幕。1958年1月和3月,中央先后在南宁和成都召开会议,对'大跃进'作了进一步准备。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当年钢产量比上年翻一番,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迅速推向高潮”。[2](pp.127-129)这里,《七十年》与《简史》的记述是基本一致的。《党史二卷》的记述是:“'大跃进'运动,是在批评反冒进和酝酿、制定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3](p.473)“南宁会议是发动'大跃进'过程的一次重要会议”;[3](p.476)“成都会议是发动'大跃进'过程中的又一次重要会议”;[3](p.479)“经过1958年上半年几次中央会议的酝酿和准备,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于5月5日至23日召开,推动了'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3](p.480)“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引起的”,[3](p.492)从1958年6月至8月,一些地方开始试办,“在各地争先恐后建立人民公社的形势下,1958年8月召开的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在全国农村中建立人民公社。8月29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3](p.495)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党史二卷》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记述,条理比较清晰,表述也比较准确,读后使人一目了然。《大事记》记述道:“1958年5月5日-2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举行,正式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8月17日-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宣布1958年生产钢1070万吨,比上年钢产量翻一番,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很快形成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4](p.87)《大事记》的记述与《党史二卷》基本相同,只不过因为文字所限,进行了概括。《若干回顾》记述道:“1958年到1960年,在我国历史上习惯称为'大跃进'的年代”;“1958年发动'大跃进',是从农业开始的。1957年九十月间召开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不仅揭开了批评'反冒进'的序幕,同时也揭开了发动农业'大跃进'的序幕”;[8](p.478)“1958年开始的工业'大跃进',最具典型性的是全党全民大办钢铁”;[8](p.486)“1957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出动几千万到上亿的劳动力,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而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1958年7月间,河南省在大社的基础上,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热潮。毛泽东(8月)视察三省的消息,特别是8月13日报纸发表关于'还是办人民公社好'谈话的消息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办人民公社的热潮”;[8](pp.519-520)“8月29日(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10日,《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公开发表。《人民日报》同日发表社论《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这时,一个大办人民公社的全民运动,迅速在全国农村广泛开展起来”。[8](pp.525-526)这里,《若干回顾》提供和讲述了许多历史的细节。《刘少奇传》也记述道,“大跃进”的发动,起端于对“反冒进”的错误批判。[5](p.759)其说法和判断大体与上述党史著作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有一个过程,大致持续和进行的时间是3年左右,如果要十分准确或精确地下个定论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正式开始,又是到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正式结束,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这个运动从1957年底在农业领域和部分地区就已经开始进行、已经在酝酿和发动,并拉开了序幕。后来还有一个层层发动、逐步推进和形成高潮的问题,南宁会议、成都会议都起了这个作用,到八大二次会议和8月的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决议,则应该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标志。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什么时候结束,以上党史著作都没有明确的记述和表述,按照第二个历史决议和党史学界通常的说法应该是持续和进行到1960年后逐渐终止。

从以上中共党史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考辨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历史的记述越细越好,这有利于人们搞清楚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果在反映和记述历史事件受到文字和篇幅限制不能展开时,则应该下工夫对历史事件进行认真细致的反复考证,努力作一个精准的判断,下一个准确的结论。这样,才能使读者在学习党史著作时,一事一学习,一事一掌握。对有质量、有影响、权威性的党史基本著作尤其应该提出这样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参考文献】

[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年6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金冲及主编.刘少奇传(1898-1969)(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6]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7]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