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4】

作者:小林青    发布时间:2015-02-25   
分享到 :

日本工农学校

一九四〇年十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在延安创办“日本工农学校”。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在延安八路军大礼堂,正式举行了开学典礼。朱德总司令、傅钟、冯文彬等同志出席了开学典礼。朱总司令作了讲话。此后,学校的教学便走向正规,各种规章制度也日趋完善。

日本工农学校是一所教育、改造日本士兵的学校。办学的教育宗旨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党的俘虏政策精神,通过在政治上物质上的优待和思想上的教育转化工作,使学员的立场、世界观得到根本改变。培养对日军进行宣传、瓦解工作的干部,培养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和为中日民族解放而奋斗的战士。

学员大部分来源于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场上俘虏的日本士兵和下级军官,也有少数受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宣传影响而自动投诚过来的日本士兵。他们大部分是被压迫被奴役的劳动人民,文化程度都不很高。

日本工农学校校长是冈野进,副校长是总政治部的赵安博同志(一九四三年四月后,由李初梨同志兼任)。

日本工农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社会发展史,马列主义,政治常识,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问题,日本问题,联共(布)党史,时事问题,中国语言等。这些课程分别由冈野进和精通日语的赵安博、王学文、李初梨、何思敬等同志任教。在教学中,学校注意联系日本国内的具体事物和战争中的事实,启发学员的阶级觉悟,使他们明确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性质与自身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进行革命理论的教育,转化思想,加深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争取他们为反法西斯战争而奋斗。

日本工农学校,这个在世界战争史上也绝无仅有的战俘学校,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共培养和教育了数百名日本士兵,使他们从蒙昧中得到了真正的觉醒,走上革命的道路。一九四一年十月廿六日,在延安召开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上,日本工农学校就有三十五名学员在会上集体宣誓参加了八路军。

由于日军俘虏的不断增多,日本工农学校也不断发展。一九四三年七月,在八路军一二〇师设立了日本工农学校晋西北分校。一九四四年十月在八路军山东军区设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山东分校。同年在新四军中设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华中分校。后来日本工农学校山东总分校又创办了鲁中、鲁南、渤海分校。

日本工农学校毕业的学员,大部分回到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前线,推动和发展了各抗日根据地的反战工作以及对日军的政治宣传攻势。反战同盟支部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