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

作者:小林青    发布时间:2015-02-25   
分享到 :

○小林青原是二战侵华日军士兵,被八路军俘虏后,思想转变后成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负责人。

○八路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和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中都强调了对日俘不加侮辱,尊重人格。

○觉醒联盟是在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最早的日人反战团体。

○数年来,在战场上进行反战工作而牺牲的日本同志,有姓有名就有25人。

○反战同盟虽然在数量上比八路军、新四军少得多,但是在瓦解日军、战胜日军上却是一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俘虏政策的影响和教育下,我们许多被俘的日本士兵通过学习和教育,不仅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战争是不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明白了为要永远消灭这样的战争,为要使中日两国人民从日本法西斯的蹂躏下解放出来,为要使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就非踏着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道路前进不可。

在抗战初期,八路军总司令部以朱德、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优待俘虏六项命令:一、不杀敌军俘虏,优待俘虏。二、不取俘虏财物,唯军用品应没收之。三、医治敌军伤兵。四、在可能条件下,将俘虏放回,并给路费。五、愿在我部队服务者,给予适当工作。六、不干涉俘虏的宗教信仰。这六项命令提出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俘虏政策的基本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指出:“我们仍然把俘虏的日本士兵和某些被迫作战的下级干部给以宽大待遇,不加侮辱,不施责骂,向他们说明两国人民利益的一致,释放他们回去,有些不愿意回去的,可在八路军服务,将来抗日战场上如果出现国际纵队他们即可加入这个军队,手执武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一九三八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又指出:“对于日本士兵,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了解和顺导他们的这种自尊心,从宽待俘虏的方法,引导他们了解日本统治者之反人民的侵略主义。”

日本民族由于受历史传统所形成的狂妄的民族自尊心和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军士兵大都骄傲蛮横,刚愎不逊,爱面子。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和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中都强调了对日俘不加侮辱,尊重人格,这正确的对日俘虏的政策,发挥了巨大威力,争取了日军一部分士兵,唤起他们的觉醒。

一九四〇年四月六日,中央书记处发出的《中央关于瓦解敌军工作的指示》指出:“凡俘虏愿意回去者除给以教育招待令其回队外,应注意选择少数进步分子给以较长期的训练。”

在这个文件中,强调了争取俘虏为我军服务的问题,这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又一重大发展和完善。它对于尽一切可能争取一切可争取的力量,壮大革命统一战线,孤立、瓦解敌军,削弱敌军战斗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战胜敌人,一要靠强有力的武力打击,大量消灭其有生力量。二要靠有效的瓦解敌军的工作,削弱、摧毁其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所以八路军不但在政治上、生活上优待俘虏,更重要的是从情感上感化俘虏,消除敌对情绪。日军士兵往往把生命与人格看得同等重要,甚至被俘后宁愿速死,也不愿人格上受到侮辱。当时,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各种物资非常困难,但对于被俘的日本士兵的供给仍大大优于八路军一般士兵。同时在政治上,不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信仰。而且把他们当作阶级弟兄对待,给他们学习、娱乐等各种自由,甚至还给已经觉醒的日军士兵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种优待从感情上溶化了日本士兵的敌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