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和谈的斗争【4】

——记北平和谈

作者:李维汉    发布时间:2015-04-22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四、争取南京代表团的工作

  南京代表团大多数人同我党是熟悉的,他们当中有的人同情我党(如章士钊),有的人长时间同我党进行和平谈判,并不赞成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如张治中、邵力子),有的人属于地方派系,在国民党政府中并不得势(如刘斐、黄绍竑),他们一般是有和平愿望的。我党既把他们作为谈判的对手,同时又把他们作为争取、教育的对象,并通过他们争取李宗仁真正同蒋介石决裂,按照八条达成协议。因此他们来平后,我方除热情接待外,还对他们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正式谈判前,我方代表多次与他们个别谈话,交换意见。特别是毛泽东,从四月八日起,分别邀请张治中、邵力子和章士钊、黄绍竑和刘斐、李蒸和卢郁文(南京代表团秘书长)谈话,使他们思想有了转变。见了毛泽东后,张治中很兴奋。吃饭时,他谈到了共产党的朴素、诚恳、吃苦耐劳、自我批评和虚心学习种种美德。他感慨万端地说:“国民党的失败是应该的,共产党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这一期间里,他们亲眼看到了解放区的新气象,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形及我党干部的优良传统,很为感动。四月七日晚,我们为南京代表们安排了晚会,演出了秧歌剧。演出完后,张治中对我方人员说:“真好!站在代表的立场,我不能鼓掌。但站在领会一种新艺术的观点,我始终是在笑着。我衷心地喜悦,这是我们民族的活力,一种青春的质素在里面。”南京代表中有人还与三轮车夫、饭店茶馆店员、大学生、中学生谈话,深切地感到共产党的领导是大有前途的。他们承认国民党的错误和失败,承认今后的国家工作应由共产党来领导,同意了《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并表示愿意说服李宗仁接受这一协定。在谈判桌上,张治中坦然地表示:“国共两党的斗争,到今天可以说告一结束了”,“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大些,把胸襟开扩些,重新合作”。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积极配合做南京代表的工作。和谈开始前,毛泽东接见李济深、沈钧儒等多人,并将我方的具体方案、文件先与民主人士商量。会议开始后,也将情况向他们通报。李济深、谭平山、王昆仑、陈此生、陈邵先、朱学范、许宝驹等也多次与南京代表谈话。如四月二日,张治中等六人去见李济深,李向他们说:“孙总理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始终未能实现,而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都做到了。他们与孙总理的主张是一致的。我们做错了,我们要承认。”张治中等就“中共是否允许其他党派存在”等问题提出询问,李一一作了解释。这些谈话,对南京代表团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李济深还派私人代表朱蕴山、李民欣同刘仲容一起去南京,做李宗仁、白崇禧的工作。

  人民解放军渡江后,南京方面曾派飞机来接代表团返宁。我们考虑他们回去后的安全问题,挽留他们。周恩来曾于二十日夜打电话给张治中、邵力子,说他代表中共中央、代表毛主席和他本人请南京和谈代表团同人全部留下;对已协议的《国内和平协定》,日后还会起作用;代表团各位,今后还会有贡献,请他们考虑。周恩来还语重心长地对张治中说:“西安事变,我们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了。”于是,在平的南京谈判代表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李蒸及其随从人员开会讨论后,一致同意留下。张治中在六月二十六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说:“以我所见所闻的,觉得处处显露出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趋向,象征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已显出新的希望……我以国民党党员一分子的立场,只有感到无限的惭疚;但是站在国民一分子的立场说,又觉得极大的欣慰。我们中国人,毕竟还有能力把国家危机挽转过来,还可希望把国家搞好……我多年来内心所累积的苦闷,为之一扫而空。”黄绍竑因携《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赴宁,解放军渡江后,他即辗转到了香港。为了尽最后的努力争取李宗仁、白崇禧,刘斐于六月抵达香港,并曾秘密去过广州。八月十三日,黄、刘联合在港国民党军政人员龙云等四十四人共同发表《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坚决拥护中共的领导,同国民党政府公开决裂。九月,张治中致电新疆的陶峙岳等,对促成新疆和平解放起到一定的作用。后来,南京代表团的全体代表,都应政协筹备会的邀请,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后都参加了政府工作,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南京代表团转向人民,意义是很大的,这在谈判史上确属少见,它充分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已丧尽人心,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则是众望所归,也反映了党的统一战线的极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