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从黄埔军校走出的中共知名将领(组图)
编者按: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1周年纪念日。1924年6月,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一手创办,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32期,毕业生达23万余人。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日后成了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回溯中共历史,有不少著名中共高级将领都曾有过黄埔经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徐向前:黄埔一期学员 智勇兼备的“布衣元帅”
徐向前
徐向前是出自黄埔一期的元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是一个个性最为隐忍的元帅,是唯一会织毛衣的元帅。生活中的徐向前心灵手巧、爱好广泛,通摄影、喜戏曲、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爱读书、好书法。徐向前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一生说五台话,爱好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
1925年夏,徐向前离开了黄埔军校,被调到河南国民第二军第六混成旅,先后任教官、参谋和团副。1926年11月,徐向前到达北伐军占领的武汉,不久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一队任少校队长。在这里,徐向前选定了他终身奋斗的目标: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1927年3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实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
叶剑英:曾任黄埔教官 屡建奇功的儒将
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毕业后怀着革命的愿望,投奔孙中山领导下的“援闽”粤军,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筹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当时在孙中山创建的建国粤军中任第二师参谋长的叶剑英,应廖仲恺邀请,参加筹办军校的工作。
军校建立后,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掌管军事理论的学科教育。当年听过他讲课的黄埔第一期学生苏文钦多年以后回忆往事,说:“记得我在军校先后听叶剑英教官讲三次课,都是讲的兵器学,兵器性能,如何使用,等等。他讲课吸引人,一点也不枯燥,很有风趣,大家都很愿意听。”当年同在军校执教的聂荣臻称叶剑英是“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黄埔政治教官聂荣臻:前有鲁智深 今有聂荣臻
聂荣臻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早年漂洋过海,到法国勤工俭学,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被抽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1925年7月,聂荣臻奉命从苏联回国。9月中旬,到达广州,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协助主任、副主任领导政治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还兼任政治教官。聂荣臻正是从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从而成为我党我军的一位文武兼备的高级将领的。
当时,黄埔军校左派和右派斗争激烈。周恩来叮嘱聂荣臻:“蒋介石要限制我们,我们要教育党团员,开展各种活动,争取进步青年,以反对他的限制。”聂荣臻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全身心地投入黄埔军校的工作。1938年6月,白求恩与毛泽东会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毛泽东接着风趣地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林彪:黄埔四期学员 36位军事家之一
林彪
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战功卓著,被誉为“军事天才”。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后,林祚大(林彪原名)决心弃教从戎。后经当地中共组织批准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同时改名为林彪。在黄埔军校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3连中共支部书记。
从军事的角度来讲,林彪是一个能打仗的军事统帅,这是毋庸置疑的。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实行军衔制以后,分两次共评出了36位军事家,林彪位列其中之一。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和激战腊子口两场战斗,是林彪在万里长征中指挥的许多战役战斗中经典之战。
陈赓:黄埔三杰之一 建国后授大将军衔
陈赓
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之一。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抗战期间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解放战争期间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参加抗法援越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58岁。
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名将,陈赓几乎亲历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各种军事斗争,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在和国内外各种对手的较量中,陈赓一步步成长为开国大将。在革命的征程中,他形成了经过战场检验的、极具指导价值的军事谋略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