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在三线【2】
自12月12日起彭德怀离开成都开始第一次外出调查,在抵达重庆参加完三线建委政治工作会议后,他转道去内江、自贡和威远了解了天然气和碳黑的生产情况。
1966年元旦刚过,政治风暴卷压而来,围绕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不指名地、但越来越明白地把“海瑞”——“反党分子”——彭德怀作为目标。在这之前,毛泽东在杭州对陈伯达等人说:“姚文元的文章也很好,点了名(按:指点了吴晗的名)”,“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对三线建委来说,不是第三副主任彭德怀来了,而是“海瑞”来了,对待彭德怀的种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1966年一二月间于成都锦江饭店举行的三线建委年度总结计划会上,彭德怀就是这样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怀着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情参加的。他在会上很少发言,但对三线建设则充满了希望。他在笔记本上写道:“只要今后不再犯1958年至1960年那样的主观主义错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可以肯定会做出伟大成绩来,这应为我国经济建设前途庆幸。”
会议结束后,彭德怀即起程第二次外出调查,去渡口了解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情况。沿途他视察了成昆铁路的建设现场、西昌专区、石棉县石棉矿,还特地去了红军长征时抢渡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并重访了他曾率红军攻打过的会理县城。
2月30日,彭德怀到达渡口。渡口原是金沙江畔一个只有7户人家的小村,当时正在兴建西南地区最大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彭德怀在山上山下仔细参观,走得汗流浃背,看得振奋不已,连说真是好地方,毛主席决断正确。
在参观建设中的宝顶山煤矿时,彭德怀更难抑制感情。曾身受掘洞挖煤之苦的彭德怀十分熟悉这些“乌金”,他一再嘱咐陪同参观的渡口市委领导人说:“巷道支撑一定不能马虎,要绝对保证工人生产安全。”
渡口市火热的建设景象使彭德怀这个不写诗的人也诗兴大发,他并未把写的诗给别人看,只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为今天的读者留下了他当日的满腔豪情:“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城心向党。”
不想短短的渡口之行,惹出了麻烦。
3月25日,彭德怀在石棉县安顺场渡口,面对汹涌咆哮的大渡河,不禁深深缅怀当年英勇抢渡的红军战士和舍出身家性命为红军摆渡的船工。当听说还有一位曾为红军撑过船的老船工帅仕高仍健在时,他十分高兴,特地看望他,并以当年老红军的身分感谢他。彭德怀详细询问帅仕高解放后的生活状况,当听出老船工生活上还有困难,便在临别时送给老船工10元钱。
这件事后来被“揭发”,作为“批判”彭德怀“是伪君子,施行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的例证,那位老船工也无辜受累。这使对老船工倾注了无限感激之情的彭大将军无法忍受,他大声斥责那些“批判”者:“人家是拼着命给红军干的!”“我们给什么能把人家收买得了啊!”
3月28日,彭德怀参观西昌螺吉山彝族畜牧场,牧场地处高山区,彭德怀为了解彝民的生活,在那里吃了一顿饭。回到西昌,彭德怀一打听,去了10个人,一共付了两元饭钱。彭德怀说,那是人家的血汗生产的,付这么少的钱不好。即写了一封信给畜牧场的干部:
田同志:
我们今天在你场吃过饭,每人只算两角钱,实在太少。以六斤肉计,每斤七角,即四元两角,还有其他饭菜,至少十元才公道。除每人已给两角外,另补八元,请查收。任何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核算制。
彭德怀
3月28日
这件事,连同他在其它一些场合的一些表现:如对当时建造每平方米造价150元,每位客人占用60多平方米的高级招待所不以为然;对许多县市专区和工矿企业竟相修建高级招待所,特别是四川省用西昌建设下马的钱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锦江饭店表示不满等等,都被指责为“借此吹嘘他是一向主张艰苦朴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