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终结【4】

作者:王广    发布时间:2016-02-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

其次,坚持科学性原则,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捍卫和发展唯物史观,不断巩固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历史研究是一门最严谨的学问,在历史问题上来不得半点虚假。马克思恩格斯甚至表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真正科学的历史研究,坚持运用长时段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把握历史的真实。而历史虚无主义的所谓“新发现”,是出于政治目的而“制造”出来的,经不起科学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武器,以丰富的史料、充足的论据、严密的逻辑、科学的方法,对历史虚无主义予以“铁的”驳论。同时,要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紧紧把握时代条件的新变化,坚持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的时代化、大众化、网络化,勇于并善于采用新的研究路径、话语方式、传播渠道,通过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积极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着力扩大唯物史观和主流学术话语体系的影响。

最后,坚持实践性原则,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彻底埋葬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在历史问题上颠倒是非,其实还是为了针对现实,还是为了取消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要彻底把历史虚无主义扫出历史舞台,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开拓,靠当代中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实胜于雄辩,现实是教育人的最强大武器。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恢弘发展的成就,是使一切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销声匿迹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理论学术界来说,就是要用我们的研究、心血和汗水,用既来源于火热实践又凝结着理论遐思的笔触,总结中国经验,熔铸中国智慧,形成中国话语,让历史虚无主义因其对现实的贫乏空洞和对历史的恶意偏见而彻底终结。

千秋青史难欺!这是清人张廷玉在《明史·李应升传》中的一句名言。短短六字足以揭橥历史虚无主义必然终结的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报》曾于2015年9月21日刊发《历史虚无主义的破产》一文。所谓破产者,失败也;所谓终结者,灭亡也。失败与灭亡,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由其自身逻辑所决定的必然结局,这也是我们在真实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中所获得的结论。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