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长篇小说《刘志丹》的风波【2】
过了一两天,周扬约电影导演水华谈话,也讲了《刘志丹》一书的情况,由于《刘志丹》一书“滋生”了这么大的事,所以考虑不要拍电影了。
周扬又约李建彤谈话。这次谈话,请中宣部的秘书长童大林参加,我作记录。这次见面,他们三人的面孔是冷冷的,非常严肃,李建彤皱着眉头。他们坐定后,周扬对李建彤说,你写的《刘志丹》小说出了问题,是反党小说。你没有参加刘志丹时期的斗争,只听别人讲讲就写,写不好的。书中的思想也不是你的。
在谈到习仲勋和《刘志丹》一书的关系时,李建彤说,她写这部小说完全是自己要写。她写成后,习仲勋说“要写就写好”,并要去了小说提纲。李建彤一再讲她是歌颂革命先烈,她不反党。
周扬还说:“刘志丹是可以宣传,历史是客观存在,写高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不是政治问题。”
周扬在谈话中还说过,习仲勋很能干,高岗过去也是革命的。
李建彤申辩说,我写刘志丹是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不是写高岗。有人说是宣传高岗,为高岗树碑立传,我接受不了。
周扬同志说,你不是西北的,在这方面你没有什么责任。只是对高岗认识不清,才犯错误。
我理解这次谈话,在当时的情况下,难度是很大的,双方都不情愿。周扬的处境也很困难,他多次赞扬过这部小说。周扬在延安鲁艺担任院长时,李建彤是鲁艺音乐系的,是他的学生。在延安,康生搞“抢救运动”时,就波及过李建彤。当时讨论李的问题时,周扬认为她只是个性强,没有反党言行,使李建彤得到解脱。现在李建彤的小说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又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因此牵扯了许多高级干部,周扬心里自然会有些为难之处。他不可能认为《刘志丹》是反党小说,所以谈话中,只批评李建彤犯了错误,又情不自禁地说“习仲勋很能干,高岗过去也是革命的”这样的话。作为局外人的我,也觉得他的话语中前后矛盾。
他们谈话地点是在沙滩中宣部大楼周扬的办公室里。谈完话,他们没有像往常那样握手告别,而是冷冷地分了手。李建彤心情很沉重,那时她不过三十几岁,很年轻,很漂亮,但是脸上却被沉重的负担压老了许多。我送她走到沙滩大街,她要坐电车回去(那时没有小车,也没有出租车,只能坐电车或公共汽车)。我与她边走边说,如长篇不能出版,就改成短篇,一篇篇的发……。李建彤没说什么,她一脸的困惑和苦恼。
为了查清小说《刘志丹》的问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由中宣部秘书长童大林负责,副部长张子意也参与此事。专门小组里有几个人对小说内容进行考证,哪个人物是写的谁,哪个情节又是什么,就像后人对《红楼梦》的考证一样,十分仔细。审查结果向中央作了报告。报告中有一句话:“周扬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也有错误”。调查小组的负责同志在审阅报告时将这句话用笔划去了,周扬看报告时又恢复了。
周扬在中央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说不该支持《刘志丹》。在大会结束时,毛主席和与会者见面照相,周扬走到毛主席面前说:“主席,我又犯了错误。”
毛主席说:“这是丰富的经验。”接着又说:“你不知道嘛!”
毛主席这句话,周扬才放下心来。
不料“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此事又被拿出来进行了批判。小说《刘志丹》及其作者,自然难逃厄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再次见到李建彤,说起当年《刘志丹》的事,感慨颇多。虽然李建彤受到那么多的迫害,但她依旧那么乐观,谈起这事时又是那么平静。谈起周扬与她那次不愉快谈话时,她告诉我:“后来钱瑛大姐告诉我啦,周扬找你谈话,是我们决定的。”言语之间,很理解周扬谈话是奉命而为之。当时钱瑛在中纪委任职。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小说《刘志丹》得以重见天日,出版了第一、二卷。至于习仲勋等一大批因《刘志丹》受到批判遭贬的老干部,在1979年恢复了名誉,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
(摘自:欧阳淞 曲青山主编:《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济南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