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考察【2】

作者:王树林    发布时间:2016-04-26    来源:北京党史
分享到 :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共党的队伍迅速发展和壮大,抗战情势日趋复杂和艰难。1939年10月,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而且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工程”。中共党内民主建设即是这项工程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共中央努力探索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途径。

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路,从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展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以期破解党内民主发展的难题。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整风运动的结束。整风运动使中共党内普遍地经历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整风运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党内斗争和党内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党内民主的发展创造了新范式,对促进中共党内民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使党的思想从主观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整风运动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注入中国传统的治学理念——实事求是,使之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方法和行动指南。

(二)群众路线的实行为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探寻了较为有效途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整风运动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同群众路线联系起来,将民主和集中视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不仅赋予民主集中制思想以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涵,而且为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制定为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确立了价值原则。针对历史上党内政治生活中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做法,整风运动提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而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对待思想上、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这样才能行之有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提供了价值原则。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的提出为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整风运动创造性地提出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方式。其基本原则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重新团结的目的,做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是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新的实践模式。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为了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对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民主的发展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和概括:

(一)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确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章条文规定,“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是中共党员的义务。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以自己领袖名字命名党的指导思想,既是中共在政治上、思想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重大成果。

(二)中共七大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理论上高度的概括。中共历来注重作风建设,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的作风。延安整风在评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过程中,否定了中共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科学地概括了党的优良作风,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提法,既是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进程的总结,也是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新起点。

(三)中共七大科学地界定了党的民主集中制,阐述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中共党的组织机构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建设起来的。“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依照民主集中制,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产生原则上须经过党内民主选举,党的政策在正式作出决定之前,党员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等。因此,民主集中制既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体现了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党员个人与党的组织的关系,以及中共党内的群众路线。

(四)中共七大明确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规范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一方面,保证了党内的政治生活更加正常,提高了党员对党的事业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并保证了党的行动的统一;另一方面,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的规定,使党员有了行使权利的法规保证和合法基础,使党内民主建设有了完整的现实体系,使党内民主发展有了稳固而可靠的主体力量。

从回顾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共七大本身即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盛会。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和候补代表,除极少数情况例外,均为会前民主选举产生。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既充分尊重了代表们的意见,又使选举结果公平合理,是中共党史上空前的民主。中共七大的报告、决议、文件等不仅事前均经中央作了充分准备而形成,而且还经过全体代表、各代表小组代表团会议详尽地讨论,提出意见加以修改、补充而完成。中共七大代表们评人论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体现了民主和团结的精神。从民主选举到民主决策再到民主精神,中共七大在党内民主发展史上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地位

在抗日战争中,中共党内民主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全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而且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主,实现抗战的热情,奠定了抗战最终胜利的坚实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开展党的建设过程中创造的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新范式在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在这场斗争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中华民族从生死存亡的绝地走向独立和解放,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成为决定战后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主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将党的建设事业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相结合,在抗日战争中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壮大党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发展,党内民主制度化的建设,充分调动了全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壮大,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的团结的实现,党的思想的成熟,在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支撑下最终形成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合力。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示范效应推动了抗日根据地民主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主,实现抗战的热情。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采取“三三制”原则,即实行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这不仅是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手段,也是中共在政权建设中实施民主制的尝试。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当选的党外人士有职有权,政治参与热情高涨。为了团结全社会各种力量一致抗战,巩固抗日根据地,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中共十分注重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尤其是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而参议会作为抗日根据地的代议机构,是人民群众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参议会实行选举制度,赋予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置党和政府各级官员于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从而激发了他们当家做主的政治热情。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民主人士参加政府及各级参议会代表人民行使对党和政权机关人员的监督,是中共党内民主向人民民主的延伸,为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尤为重要的是,抗日根据地民主事业的发展为中共在新中国政权建设中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那就是以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推动人民民主事业的进步。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出现了崭新局面,标志着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引领下沿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进。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构建了一系列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标志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不仅使中共党内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了全党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而且创造了既成功解决党内思想分歧和矛盾,又促进全党团结和统一全党思想这一中共党内民主的新范式。诸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标识,而且在历史的积淀中成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元素。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进程总体上呈现正常、健康、积极、稳定的趋势。然而,在抗日民族战争中,由于历史惯性的作用和现实斗争的需要,中共党内政治生活并未能完全脱离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的状态。尽管中共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存在拓展的空间。因此,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北京 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