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党史、国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2】
三
强调首先要把握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并不是说不要正视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错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 难免会出现各种失误甚至出现全局性的错误。这是不足为怪的。重要的是,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错误。事实上,我们党正是在总结成功经验,同时也汲取失败教训的过程中,不断把革命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同上)
这就告诉我们,在认识和对待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错误时,必须注意:
第一,分清主流和支流。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从总体上讲,错误和挫折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并不是它的本质和主流、主题和主线。即使对历史上某个犯严重错误的时期,也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
第二,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看待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和曲折。应当着重于分析当时的环境,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此类错误重犯的办法;而不应当单纯地着眼于个人的功过。“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第三,正视错误,是为了汲取教训,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不仅要总结犯错误的教训,还要切实反映党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现错误、制止错误、纠正错误的历史过程,以期帮助人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不谋任何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是具有很强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这样,才不至于在批评错误的时候否定掉应当维护的正确的东西,不至于损害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才能对错误本身作出科学分析,从中引出应有的历史教训。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够正视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通过总结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提高对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将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四
唯物主义历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进行党史、国史研究和宣传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历史学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指导思想不同,历史观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结合起来。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历史观,科学客观地评价和研究历史,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社会思潮。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否定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历史,不遗余力地做“非毛化”文章。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刻意把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发生的失误,归结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借以否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以期达到诋毁党领导的革命史和建设史,从而否定党的领导作用和执政地位的目的。
习近平同志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3—114页)这个论断,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古人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实际上,如果否定了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历史,把毛泽东领导时期党与共和国的历史说成漆黑一团,那就必然会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使人们在政治上迷失前进的方向,最终落入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中国的陷阱。在这个问题上,苏联已经提供了惨痛的教训。习近平同志说过:“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这是前车之鉴啊!”(同上,第113页)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位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一项政治责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0年7月22日)这些要求,对国史工作也是完全适用的。
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依靠的是科学,依靠的是真理。不久前,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再次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1952年到1978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1.4%。这一时期,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也得到逐步提高。全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从1952年的62元增加到1976年125元,城市居民同期从148元增加到340元,初步满足了世界约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这在当时被世界公认是一个奇迹。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沙健孙:《毛泽东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光明日报》2014年1月22日)确证了这个基本事实,那种贬损、否定这个时期经济建设成就的言论还能站得住脚吗?
总之,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史、国史问题的论述,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把搞好党史、国史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严肃的科学工作来对待。这就是我们必须恪守的原则和需要遵循的方向。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