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党史、国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习近平同志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对于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谈几点学习这些论述的认识和体会。
一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党史研究》1980年第1期)党的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
学习和研究历史,尤其要学习和研究党史和国史。这是因为:
第一,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哪个阶级、哪个政党领导中国人民担负起历史使命,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核心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波澜壮阔的改良与革命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习近平同志指出,事实证明,不触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其他各种政治力量都无力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救亡图存和民族独立、解放与复兴,唯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坚决跟党走的自觉性。(同上)
第二,党史、国史的发展进程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党史与国史,有助于我们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检验而作出的正确选择,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三,学习党史、国史,有助于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胜利地开辟未来;有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维护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保持和巩固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有助于抵制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中国的图谋,有效地应对党在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澄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涌动所引发的思想混乱,从而为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政治和思想基础。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
二
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0年7月22日)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的基本遵循。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和宣传党史,首先就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同上)研究和宣传国史,也是如此。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就是党史、国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锲而不舍的奋斗取得了伟大胜利;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11年6月27日)我们党切实推进和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这就是党史、国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而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得了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执政地位,是在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经过反复检验、比较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我们党确立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得到逐步的提高,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确立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和毫不动摇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并由此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学习时报》2008年9月8日)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0年7月22日)这也是研究和宣传国史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事情很清楚,如果我们不用大的力气去研究和阐释党如何领导人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建设的情况、取得的成就及其基本经验,而只是注意历史的某些支流和局部,某个历史的细节和碎片,我们就不可能讲清楚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所做的伟大贡献,而描绘出来的历史画面往往就会缺乏整体性,不够真实,而且显得色调比较晦暗。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某些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刻意离开这个时期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法,无限夸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把党和人民的奋斗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这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根本性的歪曲和颠倒。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