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传奇。无论是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还是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范畴,长征都不只是中国革命传奇的名片,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底片;不只是中国从苦难辉煌走向繁荣富强的文化底色,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本色。长征,不仅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也让中国人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然而,在那样一个时代,世界是怎样知道长征的呢?可以说,在“长征”以及“长征精神”的传播中,文学作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毛泽东:最早定义红军长征意义的人
“长征”一词,自唐宋以来均有文人骚客或史家吟唱使用,李颀《古意》诗曰:“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王昌龄《出塞》诗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在中国古代诗歌里,长征的意思也只是指长途旅行、长途出征而已,使长征真正成为“世界语言”,成为“英雄创世纪”,成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还是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得益于毛泽东。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长征”的意义作了如下评述: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但是,“长征”作为一个革命的名词,最早并非出自毛泽东的笔下。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说:“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这是中国革命文献中,第一次把自1934年夏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于10月份开始撤离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大撤退行动,定义为“长征”。这份红军的布告署名为“红军总司令朱德”。据说,其起草者是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星报》主编的陆定一。但发布这样的布告,肯定也是经过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袖认可和批准的。
长征,就这样进入了历史。但在这个时候,除了中国共产党人,人们对中国工农红军的了解和想象,依然停留在被国民党政府所塑造的“赤匪”,“共产共妻”,“毛泽东是无知的农民”或“半死的肺病患者”……世界,对长征更是一无所知。
那么,世界究竟是如何知道这个传说的呢?
陈 云:最早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的人
如果要问第一个向世界报告红军长征的人是谁?我想,一般的读者绝对不会想到陈云。说起陈云,稍为了解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共的“红掌柜”,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1935年6月,时任军委纵队政委的陈云,在中央红军攻占泸定桥后,受命从四川天全县灵关殿离开长征队伍,秘密回到上海。他要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使命——设法恢复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同时努力恢复白区党的工作,使白区工作能与红军的斗争相互配合。8月5日前后,陈云与陈潭秋、杨之华等同行,离开上海。他抵达莫斯科的时间是8月20日,共产国际“七大”刚好也在这一天闭幕。10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听取了陈云所作的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报告。直到60年后的1996年,陈云所作报告的俄文记录稿才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部门找到,文件名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1935年10月15日)史平同志的报告》。史平系陈云的化名。报告中,陈云把长征称作“西征”。这是有关长征的第一份报告。
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莫斯科的日子里,陈云整理完成了在上海就已经动笔撰写的长征回忆录《随军西行见闻录》。在这篇文章中,陈云化名“廉臣”,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身份,以第一人称详细生动地叙述了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行至贵州的传奇经历。1936年1月底2月初,《随军西行见闻录》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吴玉章、李立三等人编辑、在法国巴黎出版的《全民月刊》上,第一次公开向世界宣传长征。同年7月,《随军西行见闻录》单行本图书(64开本)在莫斯科出版发行。以此为标志,世界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著作问世。陈云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向世界报道长征的人。
1938年1月,因经费困难,《全民月刊》停刊。中共在巴黎主办的另一份最有影响力的海外报纸《救国时报》,便将陈云所著《随军西行见闻录》,与该报连载的杨定华(即邓发)所著《雪山草地行军记》(1936年12月28日至1937年6月25日)、《从甘肃到山西》(1937年7月5日至1938年1月20日),三篇文章合集为《长征记》出版。毫无疑问,这部《长征记》应该是系统、完整地叙述长征历史的第一部单行本图书,更为重要的是,两位作者陈云和邓发均是长征的亲历者,其史料性、文献性和真实性无与伦比。不久,《长征记》的俄文版由苏联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在莫斯科出版,32开,80页,封面图片为长征路线地图,收入周恩来、彭德怀和红军照片10幅,正文收入标明红军根据地和长征路线图的地图一幅,并配素描插图两幅,十分罕见。笔者有幸购得俄文版一册收藏,估计在国内也是惟一的一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