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日内瓦——新中国首次参加重大国际会议纪事【2】

原标题:亮相日内瓦
作者:黄加佳    发布时间:2019-04-09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

奠边府大捷

由于双方分歧太大,朝鲜问题很快便被搁置了,印度支那问题成为日内瓦会议的主题。就在大会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前一天,越南人民军攻克了奠边府,歼灭法军1.6万人。

奠边府是位于越南西北丛林地区的一个开阔的盆地,长约18公里,宽约6公里至8公里。这里接近越老边界,地处交通要冲。它东北与莱州相连,东面与巡教、山岁等地相接,西面与老挝相邻,因此法军把这里视为分隔越北根据地、中国西南和老挝上寮的战略要地。

1953年11月20日,法军空降部队占领了奠边府,并在这里驻扎了20多个营、1.6万人的兵力。由此,奠边府也变成法军兵力密度最大的地区。

法军在奠边府构筑了两个机场、49个据点,形成了印度支那战场上最强大的集团据点。法军认为,具有坚固防御体系、强大地面火力和空中优势的奠边府,是诱歼越军主力的理想战场。

另一方面,越军能不能打掉奠边府的法军据点,成为能否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

在中国顾问团的帮助下,越军发现,奠边府法军虽然火力强大,但这里孤悬于越西北崇山峻岭之中,一切补给都要依赖空中运输,一旦切断这条空中运输线,奠边府便会岌岌可危。

于是,越军决定抽调主力部队,在奠边府与法军展开大决战。1954年3月,集结于奠边府的越军已有4万余人。

正在此时,中共中央正在筹备出席日内瓦会议。3月3日,周恩来总理命令中国军事顾问团首长韦国清,为了争取外交上的主动,在日内瓦会议之前打几个漂亮仗,最好能够拿下奠边府。

1954年3月13日,越军发起了对奠边府的进攻。5月7日下午5点半,越军战士冲进了法军统帅德卡斯特里将军的地下指挥室,越军连长谢国律用法语喊道:“谁是德卡斯特里将军?” 法军德卡斯特里将军回应:“我就是,我是否还应再下令,要我的部队停止抵抗。”谢国律说:“不用了,你的士兵们不用你的命令就投降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越军拿下了奠边府,印度支那战局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5月8日,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正式开始。中国代表团成员师哲记得:当天“法国代表团戴着黑纱,打着黑色领带,哭丧着脸,一扫过去趾高气扬的劲头走进会场,低头就座,一言不发。越南代表团中有人见此情景,不由笑了一声。皮杜尔听到笑声,气急败坏地说:‘这么严肃沉重的场合,笑什么?我们死了那么多人,你们还幸灾乐祸。同你们这些幽灵打交道,真没有什么可讲的。’ ” 越南政府副总理范文同法文很好,直接用法语回答:“噢,难道你们是跟幽灵打仗?”一句话噎得法国人无言以对。

一直对和谈没什么诚意的美国,又看到了染指印度支那的希望。美国政府提出,如果法国正式向美国提出军事干预,美国会积极响应。是接受美国全面介入印度支那,还是在日内瓦会议上达成妥协,和平解决印支问题?法国人犹豫不决。

老挝、柬埔寨问题

5月8日,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正式开始。出席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的国家除了中、苏、美、英、法、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外,还包括南越保大代表、老挝、柬埔寨,共九方代表。

周恩来的军事秘书雷英夫也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他回忆道:“日内瓦会议本身叫大会,这是政策性、公开性的,有记者列席;限制性的小型会议,发言稿不公开,不让记者到会。大会进行政策性问题的辩论,限制性会议则就实质问题进行讨论。还有以印支谈判的主角——法国和越南为对手的双边军事会议(包括南越保大代表),主要是商谈停战协定、撤军等。这三个会交叉进行,紧张时几乎是天天开。每个会都有自己的主题,互相关联。”

会议虽然天天开,但各国代表各持己见,谈判进展得异常缓慢。钱江告诉记者,双方的分歧主要是东方阵营主张从军事和政治上全面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法方主张先解决停火问题,再谈政治问题。

最令越南方面难以接受的是法国提出把柬埔寨、老挝问题与越南问题分开谈,并且要求越南人民军先撤出柬埔寨和老挝。

19世纪中期,柬埔寨、老挝、越南三国先后沦为法国殖民者的殖民地。法国人将越、老、柬三国统称为法属印度支那,并建立了“印度支那联邦”。太平洋战争之后,印度支那三国沦入日本之手。1945年日本投降后,法国为了恢复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发动了印度支那战争。

受到奠边府的胜利鼓舞,范文同对谈判方针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认为,上选方案是“就地停火、稍加调整、等待普选”。考虑到胡志明在越南人民中的崇高威望,越方认为如果在全越南举行普选,他们赢得大选的胜算很大。这样一来,越南全境就统一了。如果对方不接受,再考虑南北划界分治的方案。现在,越方已经不满足于之前以北纬15度线为分界线的方案,他们希望能够把分界线尽量向南移,最好定在北纬14度线。

一向务实的周恩来,并不看好越方的方案。他认为,凡事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而言,分界线设在北纬16度线比较现实。“15度线”甚至“14度线”方案,恐怕法方不会接受。

然而,刚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范文同心气儿很高,坚持自己的主张,并且认为老挝、柬埔寨问题应作为印度支那问题的一部分,不能分开谈。

为了能与越南保持一致,中苏两国决定尊重越南的意见。在5月17日至19日举行的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限制性会议上,周恩来表示,反对把高棉(柬埔寨)、老挝问题与越南问题分开处理。他指出,高棉、老挝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是法国武装干涉引起的。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不是仅仅在越南恢复和平,印度支那三国问题不能分割开来讨论。

两个阵营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间会场上形成僵局。

实事求是地说,会前中国对印度支那的情况并不太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只是出于共产主义的共同事业考虑,帮助胡志明领导的“越盟”。代表团成员何方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战争时期我们对外面的事情没怎么太关注,专门研究印度支那问题的人可以说没有,据周总理自己讲,他也不太清楚。

会前,中国只与“越盟”有来往,跟老挝、柬埔寨没有接触。中国认为,印支三国都遭受法国殖民者的侵略,理应同仇敌忾,可是老挝代表冯·萨纳尼空和柬埔寨代表泰普潘在日内瓦会议上第一次亮相,就骂中国代表是“帝国主义”。他们认为,中国只支援越盟,而越盟是代替中国侵略他们。这不但令中国代表感到吃惊,而且感到十分冤枉。

师哲回忆,周总理说,他们是受了法国人的蒙蔽,必须扭转这种局面,于是派他和王炳南去做老、柬两国代表的工作。师哲和王炳南请老、柬代表到中心花园观赏花木,喝咖啡、聊天。他们见中国代表彬彬有礼,不是青面獠牙的“帝国主义”,态度才有所缓和。

在与老、柬代表谈话中,中国代表也了解到不少印度支那的实际情况。印支三国的民族和国家界限,早在法国实行殖民统治之前就存在。老挝、柬埔寨两个王国政府,在多数国民心目中仍是合法政府,并且得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的承认。此时,周总理调整了之前的政策。他认为,越南问题与老、柬问题可以分开解决,越盟军队应该撤出老挝和柬埔寨。

5月27日,在与苏联和越南充分沟通,并达成共识后,周恩来提出折中方案:印度支那三个国家——越南、柬埔寨、老挝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因而解决办法也会有所不同。

周恩来的新提案给僵持多日的会场,带来了一股新风。关于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小突破。

柳州会议

老、柬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划分军事分界线问题,又成为双方难以逾越的障碍。法国提出以北纬18度为分界线;越南方面要价也不低——以北纬13度至14度之间为分界线。双方提出的方案相差太远,几乎没有对话的基础。

谈判再一次陷入僵局。会议期间居间斡旋的英国代表团团长艾登也对前景表示悲观。他在给英国内阁的报告中写道:“日内瓦会议取得好结果的机会不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国的犹豫和不确定。拉尼埃政府若不惜任何代价去实现和平就不能使政权持续下去。而美国不想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它只对军事干涉感兴趣。”

事态的发展果然如艾登所料,面对日内瓦会议的僵局,法国国内舆论非常不满。6月12日法国国民议会以306票对293票否决了对拉尼埃内阁的信任案,拉尼埃政府倒台了。

拉尼埃政府倒台使得日内瓦会议的前景一片渺茫。本就无心和谈的美国,更想利用法国政局动荡,中断日内瓦会议。就连一向支持和平解决印支问题的英国也认为,“日内瓦游戏结束了”。

眼看日内瓦会议就要无疾而终,周恩来又一次力挽狂澜,将马上就要分崩离析的谈判各方,拉回到谈判桌前。

6月16日,在第14次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限制性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敌对行动停止后即不许从境外向老、柬运入新的陆、海、空军的部队和人员,以及各种武器。”这句话虽然说得比较隐晦,但与会代表都能听懂,中国主张,停火后包括越南在内的外国军队全部撤出老、柬。

由于会前中、苏、越三国开过碰头会,当周恩来讲完后,越南代表范文同站起来表示支持周恩来的提案。

范文同的表态让法国喜出望外,他表示,只要越南军队从老挝、柬埔寨撤走,法国军队也没有必要继续留在那里。在所有外国军队都撤出老、柬的问题上,法国愿意接受国际监督。

听完各方发言后,美国代表团团长史密斯也破天荒地表示,中国的提案是“克制和理智的”。这是日内瓦会议开始以来,美国代表第一次对中国提案表示赞同。

6月下旬,开了两个月的日内瓦会议休会,各国外交家们都回国休整去了。虽然是休会期间,但周恩来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从瑞士归国途中,他访问了印度、缅甸两国,直到6月30日才风尘仆仆地回到广州。

回到广州后,周恩来立即着手召集胡志明等越盟领导人开会。虽然休会前,越盟代表在会场上做了让步,但周恩来知道范文同对从老、柬撤出越南军队的事情还没有想通;对于会上通过的先在老、柬停火的决议,也有所保留。为了能使下一步谈判顺利进行下去,真正实现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认为将越南领导人请来统一一下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7月2日,包括胡志明和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在内的越南领导人与周恩来、韦国清等中方代表,在柳州相聚。

会谈甫一开始,武元甲就拿出了一张印度支那交战双方态势图表示,奠边府战役后形势非常有利。只要乘胜追击,三五年内越南人民军便有可能拿下全越南。

越南代表面对大好局势的乐观心态,周恩来十分理解,但他提醒越南的同志,如果美国武力干涉,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就不可能是三五年的事儿。到那时,越南人民军控制的地区也可能丢掉——红区变白区,这样的经验中国太多了。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采取朝鲜模式,划出一条南北分界线是比较务实的做法。同时,周恩来指出将分界线划在北纬16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越南北纬16度以北的地区有1300万人口,且有港口,便于修铁路,可以建设起来。

以北纬16度为界,与范文同以北纬14度甚至13度线为界的设想,有较大差距。包括胡志明在内的越南领导人,陷入了沉思。周恩来不放弃任何争取和平的可能性,他不厌其烦地对越南同志讲事实、摆道理,三天之内就开了8次会。

第5次会谈中,一直发言不多的胡志明终于表态了,他表示应该在日内瓦会议上尽力争取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胡志明话虽不多,但很有分量,一语把握住越南在后面谈判中的主基调。

柳州会议结束后,胡志明亲自给范文同起草了一封电报,请他根据柳州会议确定的方针进行谈判,这份谈判案底被称为“七五指示”。

日内瓦协议

柳州会议取得重大突破,中越领导人统一了思想。中共中央非常满意,和平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可是,当7月中旬周恩来风尘仆仆地回到日内瓦继续开会时,却发现事态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

李克农和张闻天告诉周恩来,越南代表团中有些负责人对“七五指示”没有完全领会,不愿意放弃北纬16度以南的越盟控制区域。奠边府胜利后,有些领导人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认为越盟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法军很难再打下去了。

听完汇报后,周恩来表示理解,越方代表对“七五指示”想不通、怕吃亏,是很自然的事儿。不过,从当时各方的态度看,还是比较有利于争取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首先来说,新任法国总理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就曾经向法国国内承诺,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他就下台。既然他把自己的政治生命与印支和平问题捆绑在一起,想必会不遗余力地争取和谈成功的。英国也希望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从地理上看,印度支那毗邻印度,如果印支战争扩大,很有可能影响到印度等国。如果美国武力干涉印支问题,难保英国不会被裹挟其中,这是英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美国虽然一直想染指印支问题,但目前看孤掌难鸣,如果我们抓住有利时机推动谈判,很可能争取到和平。

周恩来的分析得到中国代表团成员一致认可。大家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做通越南代表团的思想工作,说得更加具体一点就是做通范文同的思想工作。

7月12日晚上9点半,周恩来在张闻天、李克农、师哲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越南代表团下榻的饭店,与范文同等越南代表团核心人物会谈。

周恩来说,如果印度支那战争继续打下去,美国必然会进行武装干涉。以朝鲜战争为例,中国派出了100万志愿军,也只做到将美军驱逐到北纬38线,而且越南人民军还没有做到当年朝鲜人民军直逼釜山的那种态势。一旦美国干涉,越南没有胜利把握,原本控制在手中的地区,也可能丧失。如果将分界线划在北纬16度,北方有1200多万人口,南方只有900万人口;北方有首都、港口,可以发展经济。

当然要和平就要有撤军问题,把军队从长期活动的地区撤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为了长远利益考虑,有时也不得不牺牲眼前利益。周恩来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举例。抗日战争时期,皖南新四军前有日军,后有国民党军队,毛泽东曾经主张撤过江北,可是新四军的领导人项英认为江北群众基础差,犹豫了4个月,结果陷入被动。新四军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遭到重创。

周恩来的现身说法,给范文同很大震动,态度有明显转变。周恩来趁热打铁继续说,以北纬16度为界,可以先建起一个成样子的国家,进可以通过普选完成全国统一,退可以在16度线以北进行经济建设,两方面看都是有利的……周恩来苦口婆心地劝说,竟然整整说了一夜,当东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范文同的态度终于转变了。

7月20日,范文同与法国总理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就军事划界问题达成协议:以北纬17度以南、9号公路北约20公里的六溪河为界,军事分界线是临时界线,不能被解释为政治或领土边界。越军撤出南方部分解放区,得到的补偿是两年后在国际监督下进行全越南自由普选,以实现南北统一。

7月21日下午,日内瓦会议举行关于印支问题的最后一次会议,与会各方签署了日内瓦协议。虽然,美国政府表示不参与日内瓦协议,但承诺美国不会使用威胁或武力妨碍这些协定和条款。

最后,日内瓦协议得到了美国和南越之外,所有与会国的通过。英国外长艾登以主席身份致辞说:“今日缔结的协定不可能令每个人都完全满意,但是这些协定停止了持续八年、带给数百万人民灾难和痛苦的战争成为可能,我们希望这些协定在这个世界和平有迫切危险的时刻,也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这些结果对我们繁重的工作是值得的。”

经过75天的紧张辩论和努力,日内瓦会议终于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而新生的中国也以一种负责大国的形象,出色地完成了自己以五大国身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

参考资料:《周恩来与日内瓦会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研究》《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