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斋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贡献

作者:张江芬    发布时间:2015-09-02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分享到 :

摘要:杨明斋作为俄共(布)正式派往中国代表团中的一员,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杨明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向国内介绍、宣传苏俄革命经验,启发青年觉悟,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农实践相结合。此外,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并初步探索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这些探索和成果有效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对中共早期文化事业以及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苏俄路径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杨明斋;马克思主义;传播;贡献

俄国十月革命后,处于内外困境的新生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推进世界革命战略,在共产国际二大决议中初步形成了对东方国家政策的总轮廓,提出要在东方国家组建共产主义小组。共产国际在中国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始于1920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国处向中国派遣的全权代表维经斯基(中文名吴廷康)及助手(包括翻译杨明斋)一行。根据俄共的指令,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向中国介绍苏俄的远东政策、远东共和国情况”,“召开一次全中国的革命代表大会”,并帮助中国组建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等(李玉贞:《与中共建立有关的俄共(布)、共产国际机构和人员》,《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 。直至1921年7月中共正式成立,可以说,在俄共(布)所派到中国的使者中,唯一对建党作出重大贡献的华人共产党员是杨明斋(薛衔天、金东吉:《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第108页。)。杨明斋(又名杨好德),1882年出生于山东平度,1901年辗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谋生,1908年后在西伯利亚矿区半工半读,曾被推选为华工代表。十月革命前夕,杨明斋加入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并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杨明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学界在已有对于杨明斋的研究中,多重复性的资料性叙述和介绍,且多侧重对其文化观的研究,而对于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者及其历史贡献鲜少系统性论及,亦未能真正挖掘和展示出其具有时代镜鉴性意义的理论创见。那么,杨明斋对于马克思主义作何理解和运用?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什么影响?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所作贡献的纵深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一、积极地传播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作为俄共(布)正式派往中国代表团中的华人代表,杨明斋是代表团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他通过编译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启发青年觉悟,并积极推动工人运动,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中共的早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4月,杨明斋陪同维经斯基一行来到北京后,经俄籍教授柏烈伟介绍,与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多次会晤,并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进行多次座谈,同时捐赠了宣传十月革命的书刊,如《国际通讯》《震撼世界的十天》等。是年5月,代表团一行到达上海,访问了《新青年》《星期评论》等杂志及社团的负责人陈独秀、李汉俊等,并成立了由五人组成的革命局,下设出版部、宣传报道部和组织部三个部。针对当时西方通讯社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竭力歪曲十月革命的状态,宣传报道部于7月成立了中俄通讯社,杨明斋担任社长,为中国31家报纸提供消息,并在北京设立了分社。通讯社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消息主要来源于共产国际和苏俄提供的各种资料,以及《每日先驱报》《纽约呼声报》《苏俄通讯》《民族》周刊等进步书刊。通讯社因为杨明斋离开上海赴苏俄而在“1921年暑假期间终止了”(李达:《回忆党的早期活动》,《党史资料丛刊》1980年第1辑。)。据统计,杨明斋负责的中俄通讯社,“从1920年7月至1921年7月一年间共发稿140余篇”(余世诚、张升善:《杨明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第187页。),对增进中国人民对苏俄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的了解,发挥了重要的革命宣传教育作用。

1920年8月,上海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杨明斋也参加了这一组织。9月,《新青年》进行改版,并增设《俄罗斯研究》专栏,杨明斋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二号、第三号上发表了翻译文章《苏维埃的平民教育》和《俄国职工联合会发达史》,系统介绍了苏俄的教育情况及俄国职工联合会从1905年到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全面发展情况。11月7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理论性月刊《共产党》创刊,刊登了大量有关共产党知识的译文,其中包括杨明斋翻译的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俄国共产党的经验以及列宁的一些重要著作,如在俄共九大的演说、《国家与革命》的第一章等,使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组织机构,毛泽东曾称赞“上海出的《共产党》……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页。),足见《共产党》的宣传为建立全国性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所作的贡献。

(二)以马克思主义启发青年觉悟

杨明斋是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发起人之一,除充分利用机会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外,还积极引导和号召青年学生走向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1920年8月22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9月,为了掩护共产主义革命活动,杨明斋在渔阳里6号以公开办学的形式成立了外国语学社,杨明斋担任校长兼俄语教师。外国语学社的学员主要以学习俄语为主,也学习世界语,此外还有政治课,主要介绍十月革命以及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并引导学生“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以及介绍苏联、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张羽、岳凤麟编: 《一束洁白的花——缅怀曹靖华》,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第228 页。)为提高学员的政治觉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外国语学社每周召开一次政治学习会,有时邀请陈独秀、李达、杨明斋等去演讲,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浅说”“阶级斗争”“帝国主义”等,为党组织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理论素养的青年干部。部分青年学生还参加一些社会革命活动,如下厂做调查。同时,上海外国语学社也是“输送中共第一代留俄生的摇篮”(徐行:《中共第一代留俄生述论》,《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921年春,外国语学社挑选了20多名学员赴苏俄学习,其中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李启汉、曹靖华等,这批青年学生后来大部分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中国革命的生力军。杨明斋还召集学员在学习之余帮助中俄通讯社和工人刊物《劳动界》做收发、撰写、校对等工作,部分学生还参与了油印、运送、散发革命传单。杨明斋主持的外国语学社,成立后活动近10个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创建的第一所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为中共早期组织队伍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重视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是相互依存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功绩“就是引导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创立革命理论,阐明了这种结合的必要性”(《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13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自始就和工人运动同步行动,共产主义小组在宣传社会主义的同时,还积极建立工会、组织工人罢工。杨明斋因在俄国有十多年从事华工的经验,尤其重视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杨明斋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的同时,常深入工人中间,积极引导工人团结和组织起来参加斗争。1920年10月3日,在陈独秀、杨明斋等支持和引导下,上海机器工会在渔阳里6号召开发起会。陈独秀、杨明斋、李汉俊等六人以参观者身份参加会议,并被聘为名誉会员。杨明斋在发起会上发表了演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向大家讲述了工人受剥削是因为资本家有资本,“工人受解放就得推翻这种剥削制度;而要推翻这种剥削制度,工人就得联合起来”。他还进一步指出,成立工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以“减轻自己的苦痛,救济自己的生活”。(《本埠机器工会开会记》,《民国日报》1920年10月6日。)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在白克路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世界工人联合会执行部总干事罗布郎也来电祝贺上海机器工会的成立。从发起到成立两个月间,会员很快发展到370人,并出版了自己的刊物《机器工人》。上海机器工会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领导下的新型工会,是马克思主义与上海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此后,以外国语学社为活动基地,上海印刷工会、纺织工会、职工运动委员会等相继成立,随后扩大到全国其他城市。这些工会大都以机器工会的章程为范本。1920年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纱厂集中的沪西小沙渡成立了“工人半日学校”,向工人传授文化知识,启发工人的政治觉悟。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12月19日,在白克路上海公学组织成立了联合各行业工人的工人游艺会,杨明斋、李启汉、邵力子等到会作了演讲,号召工人努力学习,强健精神,改革“金钱万能,劳工无能”的旧观念,团结起来以集体的力量,抵御灾难和压迫。杨明斋指出工人游艺会成立的宗旨是“输入知识”和“活泼精神”(《工人游艺会成立大会》,《民国日报》1920年12月20日。),并鼓励工人学习革命理论和发扬革命精神。同年,杨明斋在广州五金工会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演说,称“我们在这里建立第一个不依赖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且直接与它为敌的工会,这个工会要按产业原则组织工人去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张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6页。)。

直至1921年春,在陈独秀和杨明斋等的努力下,北京、济南、广州等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建立全国统一性共产党的条件日趋成熟。杨明斋和张太雷作为中共早期党组织的代表专程赴伊尔库茨克,就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代表进行了多次会商,“结果是决定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中国支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98页。)。6月22日至7月12日,两人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同意建立中国共产党,将其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可见,整个建党过程中,杨明斋在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穿针引线,对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功不可没。中共一大之后,杨明斋主要在党内从事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1922年7月,杨明斋出席了中共二大,并参与了制定党纲的工作,对制定党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发挥了积极作用。1923年前后,杨明斋担任了《工人周刊》及北京劳动通讯社的编委,还参与了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工作,持续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