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真身邊工作二十五年的片段回憶【3】
彭真在關鍵時刻努力跟上毛主席的部署,同時也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韓:1955年夏天以后,北京市改變了早期穩步推進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做法,在全國帶頭實現農業社的高級合作化。您認為彭真改變部署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
王:一開始北京的農業合作化搞得很穩,發展一批,整頓一批,鞏固一批﹔一邊發展一邊整頓鞏固。在農業合作化的問題上,彭真非常強調自願的原則,他到南苑跟農民講,你願意參加合作社就參加,不願意參加就退出來。在生產上,個人可以與合作社競賽,看誰生產的糧食更多嘛!他在市委開會時強調,入社農戶發展到佔農戶總數的40%多已經不算慢了。當時少奇同志也強調要發展一批、整頓一批、鞏固一批。正在這時,1955年夏,毛主席發表文章批評鄧子恢強調整頓合作社是“小腳女人”,要求加快合作社的發展。彭真也隨著調整了步驟,努力跟上毛主席的部署,在短短幾個月內,京郊農村就全面實現了農業合作化。
韓:后來彭真是否談論過這一話題?
王:后來彭真曾問我,北京的合作化為什麼發展得這麼快?我說:黨的威信高,黨一號召,群眾就響應。彭真笑一笑,沒有表示。其后他同別人談起:北京合作化為什麼搞得快,王漢斌認為是黨的威信高,黨中央號召,群眾就響應。他的言外之意是我說得不對,應該看到是大勢所趨,歷史潮流。
韓:那麼,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在若干重大歷史關頭,彭真都在努力跟上毛主席的步調?
王:1957年“反右”時,我正在養病,沒有參加市委召開的會議。在我看來,彭真對右派的判斷從“思想性的認識問題”,上升到“思想性的政治問題”,也是努力跟上毛主席的步伐的。但是實事求是是彭真的一貫作風,在“反右擴大化”的階段,彭真根據毛主席指示,把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傅鷹劃為“中右”的標兵,他認為傅鷹是由於愛國,在新中國成立后才從國外回來的,不能劃為右派。傅鷹作為不能劃為右派的“中右”的標杆,在反右斗爭中,以此為標准北京市保護了一批知識分子。
在1966年《二月提綱》制定和下發時,我正在基層搞“四清”,沒在彭真身邊。他遭受批判時,我就覺得有點奇怪。因為彭真領導起草文件歷來很慎重,總是反反復復,多次修改,慎重考慮。《二月提綱》怎麼會在短時間內就匆匆下發呢?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也有類似的意見,讓搞一個學術批判的政策杠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