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認識和
使用“執政黨”概念論析【2】
(三)鄧小平對“執政黨”概念的集中闡述與大力推動。
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鄧小平對“執政黨”概念的闡述最為集中。鄧小平對“執政黨”概念的使用主要集中於兩次會議上。一是在中共八大上。1956年9月16日,鄧小平在會上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集中闡述了對執政黨地位的認識,並強調應依此定位注重加強執政黨建設。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已經是執政的黨,已經在全部國家工作中居於領導地位。”接著,他指出執政黨建設面臨的嚴峻挑戰和艱巨任務:“執政黨的地位,使我們黨面臨著新的考驗”,“很容易使我們同志沾染上官僚主義的習氣”,“還很容易在共產黨員身上滋長著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由於我們黨現在已經是在全國執政的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黨章草案的總綱,著重地指出了黨必須不斷地發揚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的傳統,並且指出了這個任務由於黨成了執政的黨而有更加重大的意義”。《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4、221、216-217頁。由於鄧小平對“執政黨”概念的集中闡述和大力推動,1956年9月中共八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予以了確認:“中國共產黨已經是執政的黨,因此特別應當注意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頁。二是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1962年2月6日,鄧小平在會上指出:“堅持黨的優良的傳統作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黨是一個執政黨。執政黨的特點,已經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講清楚了。我們黨成為執政黨,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執政黨也不是很容易當的。執了政,黨的責任就加重了,共產黨員的責任就加重了,我們領導干部的責任就加重了。我們要負擔什麼責任呢?在過去我們無非是鬧革命,革命勝利以后,我們黨執了政,掌了權,就要擔負起把國家引導到社會主義道路去和進行建設的艱巨任務。”《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303頁。他提醒道:“我們執了政,拿了權,更要謹慎”,“我們進了城,執了政,是做官呢,還是當人民的勤務員呢?”“我們每天每時都要注意執政黨的特點”。《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303-304頁。這裡,鄧小平深刻指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成為執政黨后所面臨的工作任務、所擔負的歷史責任的變化。
此外,作為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成員,鄧小平還有兩次使用“執政黨”或“執政的黨”概念。一次是1957年4月8日,他在西安干部會議上指出:“我們黨是執政的黨,威信很高。”《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270頁。另一次是1962年11月29日,他在接見參加組織工作會議和全國監察工作會議的代表時,專門就執政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問題進行了闡述。他指出:“對執政黨來說,黨要管黨,最關鍵的是干部問題,因為許多黨員都在當大大小小的干部。”《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328頁。他還對干部管理和監督、干部交流、干部學習問題提了具體要求。鄧小平對執政黨問題的闡述和認識,在任弼時、周恩來關於執政黨認識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延續和發展,已經涉及到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初步探索。
(四)劉少奇關鍵時刻使用“執政黨”概念。
劉少奇曾兩次明確使用“執政黨”概念。一次是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1962年1月27日,劉少奇在代表中共中央向大會所作的報告中指出:“同志們應該記住,我們黨是掌握了全國政權的執政黨,許多黨員是國家政權的各級領導人。處於這種執政黨的地位,很容易滋長命令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作風。”《劉少奇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頁。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中共八大上鄧小平集中闡述執政黨問題時隔六年之后,“執政黨”概念再次出現在中共中央的正式報告中。劉少奇在國家建設因受反右斗爭擴大化、“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一系列“左”的錯誤的影響而遭遇重大挫折后,在執政黨建設出現嚴重問題的關鍵時刻重新使用“執政黨”概念,無疑有著重要意義。另一次是在1962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召開的組織工作會議上。1962年11月12日,劉少奇在會上鄭重告誡:“執政的黨,有的干部可能腐化下去。”《劉少奇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1985年版,第726頁。因此,對干部要從嚴管理,以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劉少奇在執政黨建設問題上的真知灼見,既體現出他對於中共執政黨建設的強烈憂患意識,又體現出他對執政黨特點及執政黨建設規律的積極探索。
(五)朱德、陳雲雖未直接使用“執政黨”概念來定位中國共產黨,但具有明確的“執政黨”意識。
朱德、陳雲雖然沒有直接使用過“執政黨”概念來定位中國共產黨,但都具有明確的執政黨意識,對黨的執政地位也有深刻闡述。如朱德在1950年5月就曾指出:“我黨領導中國人民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並成為這一政權的領導政黨。”《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80頁。他在《父老俱談》一詩中也曾有“七年執政究如何”句,表現出對執政地位和執政成果的強烈關注。陳雲早在1936年10月30日《救國時報》上發表文章時,就使用了“執政黨”概念:“革命者和全國人民覺得在驅出日本帝國主義以后,誰為民主共和國的執政黨,這是要由中國四萬萬五千萬人民來自己選擇和決定的。”《陳雲文集》第1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頁。這裡雖然使用了“執政黨”概念,但並沒有用以定位中國共產黨。又如陳雲在中共七屆四中全會的發言中曾提到:“我們對於執政以后黨內的狀況是不能盲目樂觀的。”《陳雲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1頁。這裡需要贅述一句:1979年1月4日,陳雲在新時期率先重新啟用“執政黨”概念,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勝利了的執政黨”《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頁。。他還在1980年11月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陳雲文選》第3卷,第273頁。的著名論斷,並在之后多次使用“執政黨”概念,有力地推動了全黨執政黨觀念的深化和執政黨建設理論的發展,隻不過這時的陳雲已是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了。
(六)毛澤東雖然沒有明確使用“執政黨”概念,但採取了既不明確肯定也不否定的默許態度。
作為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對“執政黨”概念的態度,對執政黨觀念能否在全黨范圍內確立起著關鍵作用。毛澤東是默許“執政的黨”概念的,依據有二:一是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在《關於成立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已成為全國范圍內執政的黨。這是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個月之后形成的中央文件,從檔案上看,這份文件由毛澤東親自審閱並作了多處修改,這句話依然保留。二是1956年毛澤東曾親自審閱鄧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對報告中的“執政黨”提法未加否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