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認識和
使用“執政黨”概念論析【3】
但毛澤東沒有公開明確地稱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而是一直傾向於稱之為“革命黨”,這一稱謂源於革命時期毛澤東形成的對“革命黨”的深刻認識。1925年他就曾指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頁。)1942年他又強調:“就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時代來說,就需要有一個如共產黨這樣的革命黨。”(《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1頁。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沿用了這一稱謂,如1957年3月在濟南黨員干部會議上,他針對某些人革命意志衰退且過於計較個人利益得失的問題講到:“革命黨嘛,以餓不死人為原則。”(《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頁。)同時,毛澤東亦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定位:“領導我們革命事業的核心是我們的黨”(《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87頁。),“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03頁。0,“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頁。)。這些論述中包含了執政的內容,但畢竟與直接使用“執政黨”概念相比還是不同。
毛澤東為什麼沒有明確使用“執政黨”這一概念?筆者認為,毛澤東是有意避開這一源自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概念,以免引起誤導。“執政黨”概念來源於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資本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又稱在朝黨,與不執政的在野黨相對。毛澤東對此是熟知的,並指出資本主義所謂的民主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專政。1957年2月他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我國另有一些人在匈牙利問題上表現動搖,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世界上的具體情況。他們以為在我們的人民民主制度下自由太少了,不如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度自由多。他們要求實行西方的兩黨制,這一黨在台上,那一黨在台下。但是這種所謂兩黨制不過是維護資產階級專政的一種方法,它絕不能保障勞動人民的自由權利。”《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08頁。1957年3月毛澤東在同新聞出版界代表談話時說:“國民黨執政二十多年隻造就二百多個地質人才,我們解放七年造就了一萬多。”《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64頁。這裡,他說“國民黨執政”而不說“我們執政”,也可以佐証他是有意避之。
另一方面,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出於對政權可能變色的憂慮,毛澤東強調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不能忘記階級斗爭。由此可見,在毛澤東心裡,執政黨意識與革命黨思維兩者是並存、並行的。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的角色定位問題上,毛澤東是將“革命黨”和“執政黨”交織在一起來使用的。
綜上,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對“執政黨”這一概念的認識和使用情況盡管不甚一致,但他們都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勝利之際,敏銳地洞察到由之帶來的黨的歷史方位的根本變化,並開始逐步自覺地形成執政黨意識,提出並使用“執政黨”概念,隨后又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對共產黨的執政規律作出了初步卻十分重要的探索,推動了中共執政黨建設理論的發展。
三、余論:“革命黨”與“執政黨”的關系
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執政黨”概念的認識和使用,絕不僅僅是使用一個新概念,其本質是如何看待“革命黨”與“執政黨”的關系問題。
“革命黨”和“執政黨”並非水火不容,二者是對立統一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是“革命黨”,但是在已經取得政權的解放區又進行著局部執政,是局部范圍內的“執政黨”﹔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完成這段時期,中國共產黨擔負著雙重任務,既是全國范圍內的“執政黨”,擔負著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國家、新社會的重任,又是一定程度上的“革命黨”,擔負著完成民主革命的各項遺留任務,領導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重任﹔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中國共產黨的主要任務是執掌政權進行國家建設,所以是“執政黨”,但如果從毛澤東所說的建設中要“來一個技術革命”《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50頁。這個角度講,盡管這個“革命”的內涵較之以前有著根本不同,倒也可以稱為“革命黨”。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毛澤東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身份,這樣“革命黨”和“執政黨”兩種角色可以對立統一於“領導黨”之中。
按照辯証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革命黨”和“執政黨”兩種角色是矛盾統一體中的兩個方面,但究竟誰是主要方面,要以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所擔負的歷史任務來確定,在一定條件下處於主要方面的即是中國共產黨的准確定位。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是“革命黨”﹔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完成這段時期,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逐漸轉化為“執政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需要強調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雖發生變化,但並沒有消失,這也就決定了“革命黨”有執政行為和“執政黨”有革命行為。在實踐中,首先要根據實際確定誰是主要方面,其次要處理好革命和執政兩種行為之間的關系,既要突出主要方面的主導地位,又要對次要方面有所兼顧,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亦不能有所偏廢。
“革命黨”還是“執政黨”的定位,會直接影響著黨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的確定,這也恰恰是這兩個概念的關鍵作用。過去,我們之所以一度犯“以階級斗爭為綱”和以大搞群眾運動的革命斗爭方式來進行國家建設的錯誤,以致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挫折,跟“革命黨”意識根深蒂固的影響和“執政黨”觀念沒有佔據主導地位不無關系。今天,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早已成為共識,但並不能因此就忽視甚至忘記了在“革命黨”時期所強調的堅強的革命精神和優良的革命作風。因此,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永葆革命本色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應該成為今天黨的建設的重要目標。〔作者李磊,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原載:黨的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