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當代社會主義的新發展【2】

作者:黃宗良    發布時間:2013-02-0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

科學地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

就中國情況而言,歷史上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影響很大、很深、很久。對於這種影響,我們不僅要“一分為二”,而且要分不同的歷史時期來認識。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一開始就是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來進行的。我們黨在其“幼年時期”不“走俄國人的路”,是難以設想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綱領和基本思想的要點一度都是在共產國際和聯共(布)的指導和幫助下提出的。但是,共產國際和聯共(布)在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作用主要則是消極和錯誤的。這是毛澤東、周恩來等黨的領導人的看法。在共產國際中期,也就是蘇聯模式形成和確立時期,聯共(布)實際上把其模式和經驗強加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使中國革命幾乎陷於絕境。當時蘇區的政權建設方面,從政權名稱、形式、內容,都基本上照搬蘇俄的做法。后來,我們黨糾正了王明等人的教條主義錯誤,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以新民主主義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毛澤東思想,在其指導下才有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改革開放以前,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初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雖然也提出以蘇聯為鑒搞社會主義建設,並在實踐中也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總體上看,在經濟體制和經濟文化建設上套用蘇聯模式的情況還很突出,在具體的管理體制上也存在把蘇聯模式神聖化的傾向(當然也應該看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學習蘇聯是收到積極效果的,成果也是巨大的。比如,優先發展重工業,是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這不僅是因為那時社會主義建設隻有蘇聯一個榜樣,而且也是由於兩國國情相近使然,所以,當時學習蘇聯是必要的。還應該看到,我們學習蘇聯也並非一切都照搬照抄,比如在政治體制和政權建設上:我們把民族資產階級劃入人民的范圍、採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是蘇維埃)、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非蘇式的一黨獨存),建立單一制的國家、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而非蘇聯的聯邦制),基本上都是依據本國國情和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體制。但是,在一段時間裡,一度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追求“一大二公三純”、分配上的平均主義、經濟發展上排斥市場作用等方面,同蘇聯並無實質上的區別。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說是在革除蘇聯模式的弊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以人為本、法治、保障人權等政治文明和思想文化成果,同蘇聯的執政方針和理念已經有明顯的根本性區別。在當代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成為一面鮮明的旗幟。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那麼,什麼是“中國特色”?我認為,其內涵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表明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是具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而不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它是在革除蘇聯模式的弊端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也不是西方的民主社會主義﹔同時,它也是在糾正毛澤東晚年錯誤中確立和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表明,明確這三對關系非常重要,否則就會出大的偏差。當然,從思想理論淵源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東方資本主義不發達的國家所搞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之后,鄧小平在國情方面講得最多的是“人口多,底子薄”。所謂“底子薄”,不僅指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后,也指思想文化層面上比較落后。我們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上搞社會主義的。這種社會主義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鄧小平有時干脆說它是“不夠格”的社會主義。基於這種情況,我們黨制定和實行了“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的社會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區別於傳統社會主義的最重要一點,是使社會主義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關鍵之點,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繼續發展的最大難點。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本質,對此,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作了精辟概括——“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第四,從文化層面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別強調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的積極因素。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征程,也是一部發揚傳統文化、吸收先進文化、推進文化發展的奮斗史。現在,我們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目標,並特別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說明我們黨對文化的高度重視。我認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過程中,仁義、誠信、謙讓等社會倫理道德和人生價值觀,“和為貴”、“和而不同”、“中庸”(即不走極端、不偏不倚)、“平衡”、“適度”等政治哲學、政治文化,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和影響。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或者說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正如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所說: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