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歷史性飛躍的不同特色【3】

作者:余品華    發布時間:2013-05-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

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與第二次飛躍就出現一個明顯不同:第一次飛躍同時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而且這次飛躍產生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本身就包含毛澤東哲學思想。而第二次飛躍產生的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哲學基礎是什麼,是否同時產生了繼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態之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第二個形態,或者仍是第一個哲學形態——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新發展,目前國內哲學界說法不一。一些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第二個新形態正在形成之中。不過,這個新的哲學形態有什麼特征,何以命名,尚無定論。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或者說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新形態、新理論成果究竟是什麼,是繼續發展了的毛澤東哲學思想抑或其他,將在今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中來加以解決。

在第二次飛躍中,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化應當說是較為完備與成功的,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也已開始有了長足進步和突破,甚至可能是新飛躍的開端。中國改革開放所創造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就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突出成果和重大創新,為發展中國家、為人類社會開辟了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它有可能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以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等,作出新的闡釋和發展。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高速、持續發展的偉大成就,使許多西方經濟學者頗感震驚,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西方經濟理論無法解釋和說明的“奇跡”。當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還有待學者們進一步在理論上加以總結和闡明。

除了上述幾點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飛躍所產生的世界影響,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自覺性等方面,也呈現出不同特色。作者余品華,女,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原載:黨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