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黨史研究要現代化、科學化、社會化

作者:張靜如 王洪妮    發布時間:2013-06-14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摘要〕隨著時代背景的變化,黨史研究要與時俱進,努力實現現代化、科學化和社會化。黨史研究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實現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現代化。黨史研究要實現科學化,必須做到研究規劃、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科學化。黨史研究還要實現研究的社會化,以發揮其為社會服務的功能。

黨史研究要現代化、科學化、社會化,是適應時代發展而提出的科學命題。在2000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召開的會議上,張靜如初步闡述了這個問題,並在2000年第6期的《北京黨史》雜志上刊發。現就這個問題作進一步論述。

一、黨史研究要現代化

1.要實現研究理念的現代化。知先於行,黨史研究一定是以某種理念為指導展開的,因此有了理念的現代化才會有研究的現代化。(1)要做到研究理念的現代化,必須以現代化的理論為指導而展開研究,即以最高層次的現代化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性的理論體系,正如恩格斯所言:“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06頁。)正是這種開放性使得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保持長久與旺盛,也才使得馬克思主義能夠被稱為最高層次的現代化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注重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客觀規律的揭示,提出了相對真理理論、任何事物都包含正反兩方面的矛盾論,以及運動是事物的根本屬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等觀點。這些規律的總結本身就是開放的,提出的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提供了可能性,更加賦予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無論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還是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馬克思主義開放性所體現的繼承與發展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也注重對未來的展望,深刻地指出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在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實現。這一展望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同時,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這種願景的實現其實是實踐發展的需要,必須與本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今天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就是馬恩關於未來展望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2)要實現研究理念的現代化,必須明白這樣一點:中國共產黨進行政治活動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帶領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近代中國革命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勢力侵入之后開始的,但是它根植於封建社會之中。早在明朝末期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階級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新的文化觀念也對封建的價值觀形成了沖擊,原有的封建生產關系越來越容納不了新的生產力,並且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這才是近代中國革命的根基。外來的資本入侵,一方面加速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剝削勞動人民、壓迫民族資產階級,成為近代革命爆發的一個重要催化劑。本來這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應該是由民族資產階級來領導,但是由於其自身的軟弱和妥協,中共帶領廣大無產階級接過了領導革命的重任。由此可見,中共的誕生導源於我國近代生產力發展、導源於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而在共產黨成立之后,無論是土地革命,抗日根據地、解放區的建設,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農業合作化、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抑或是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從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角度出發,作出的各種決策。在黨史研究中隻有深刻了解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與黨的密切關系,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也隻有秉持這種現代化的研究理念,才有益於黨史研究的深入開展。

2.要實現研究方法的現代化。理念需要求助於方法才能付諸實踐,因此現代化的指導理念必須通過現代化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具體展現。這裡所說的現代化的研究方法,對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研究者來說,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証法。因為它是經久不衰的研究方法,具有極強的現代性。當然,在實際研究中,還應該借助於其他具有現代性的研究方法。這方面不是單指那些以前很少使用的新的研究方法,也包括很早之前就存在,只是后學的研究者很少用到的具有現代性的方法。研究方法的現代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搜集資料方法,二是處理資料方法,三是內容研究方法。在搜集資料方面,主要是查找原始檔案、文件、報刊、人物文章和著作、日記、回憶等。可以把查找的材料輸入電腦以備用,如果是大型題目也可以編成資料集以供自己或別人使用。研究比較近的歷史問題,還應該採用問卷法、訪談法、田野調查法等。這些方法並不是新興事物,毛澤東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就曾經深入尋烏和興國等農村地區進行田野調查,寫出《尋烏調查》和《興國調查》這樣現實性強、史料充分的文章。但是這些方法具有很強的現代性,因為問卷的填答者,訪談、田野調查的對象是時代性的,這樣就使得這些研究方法擁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社會史研究方面,問卷、訪談、田野調查更具有無可替代的優越性。當然,使用這些資料一定要慎重,它們同回憶性資料一樣,難免會受到當事人的主觀意願的左右。在處理資料方面,主要是考証、辨偽、校勘等。比如,日記屬於第一手資料,一般可直接使用,但也需要參照一下其他史料。尤其在戰爭中寫的日記,往往可能是追記,使用時需要慎重。在內容研究方面,主要是進行辯証的分析,即從不同性質矛盾發展變化的角度分析。同時,也可以引用一些數據,採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來增強論証的邏輯性和說服力。例如考察新一屆政府的工作重心,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將其政府工作報告輸入SPSS軟件(調查統計等行業的統計分析軟件)中,考量主要詞匯的出現頻率,並結合報告內容來展開分析。另外,還可以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例如研究大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問題,就可以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進行分析﹔研究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演變,就可以將教育學的知識與黨史相結合展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