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在華日人反戰同盟【4】
日本工農學校
一九四〇年十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由八路軍總政治部在延安創辦“日本工農學校”。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在延安八路軍大禮堂,正式舉行了開學典禮。朱德總司令、傅鐘、馮文彬等同志出席了開學典禮。朱總司令作了講話。此后,學校的教學便走向正規,各種規章制度也日趨完善。
日本工農學校是一所教育、改造日本士兵的學校。辦學的教育宗旨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貫徹黨的俘虜政策精神,通過在政治上物質上的優待和思想上的教育轉化工作,使學員的立場、世界觀得到根本改變。培養對日軍進行宣傳、瓦解工作的干部,培養反對日本法西斯戰爭和為中日民族解放而奮斗的戰士。
學員大部分來源於八路軍、新四軍在戰場上俘虜的日本士兵和下級軍官,也有少數受八路軍、新四軍的政治宣傳影響而自動投誠過來的日本士兵。他們大部分是被壓迫被奴役的勞動人民,文化程度都不很高。
日本工農學校校長是岡野進,副校長是總政治部的趙安博同志(一九四三年四月后,由李初梨同志兼任)。
日本工農學校開設的課程有:社會發展史,馬列主義,政治常識,政治經濟學,哲學,中國問題,日本問題,聯共(布)黨史,時事問題,中國語言等。這些課程分別由岡野進和精通日語的趙安博、王學文、李初梨、何思敬等同志任教。在教學中,學校注意聯系日本國內的具體事物和戰爭中的事實,啟發學員的階級覺悟,使他們明確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的性質與自身的利益,在此基礎上,進行革命理論的教育,轉化思想,加深對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的理解,爭取他們為反法西斯戰爭而奮斗。
日本工農學校,這個在世界戰爭史上也絕無僅有的戰俘學校,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共培養和教育了數百名日本士兵,使他們從蒙昧中得到了真正的覺醒,走上革命的道路。一九四一年十月廿六日,在延安召開的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會上,日本工農學校就有三十五名學員在會上集體宣誓參加了八路軍。
由於日軍俘虜的不斷增多,日本工農學校也不斷發展。一九四三年七月,在八路軍一二〇師設立了日本工農學校晉西北分校。一九四四年十月在八路軍山東軍區設立了日本工農學校山東分校。同年在新四軍中設立了日本工農學校華中分校。后來日本工農學校山東總分校又創辦了魯中、魯南、渤海分校。
日本工農學校畢業的學員,大部分回到各抗日根據地的抗日前線,推動和發展了各抗日根據地的反戰工作以及對日軍的政治宣傳攻勢。反戰同盟支部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敵后抗日根據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