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在華日人反戰同盟【5】
蓬勃發展的反戰同盟
一九四一年二月廿三日,在八路軍冀中軍區,由田中、東忠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冀中支部。
一九四一年五月四日,在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由宮川哲治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
一九四一年七月廿一日,在八路軍山東縱隊,由大西正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山東支部(一九四二年八月與覺醒聯盟山東支部合並)。
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五日,在新四軍第一師(蘇中軍區)由香河正男、濱中政志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蘇中支部。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五日,在新四軍第三師(蘇北軍區),由古賀初美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蘇北支部。
一九四二年九月,在八路軍膠東軍區,由渡邊三郎、小林清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膠東支部。
一九四二年九月,在八路軍一二〇師,成立了反戰同盟晉西北支部。
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八日,在八路軍清河軍區,由田村、鈴木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清河支部(后隨軍區一起改為反戰同盟渤海支部)。
一九四二年十月,在新四軍第四師(淮北軍區),由后藤勇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淮北支部。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在八路軍濱海軍區成立了反戰同盟濱海支部。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在新四軍第二師(淮南軍區),由高峰紅志、加藤肇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淮南支部。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八日,在八路軍魯南軍區,由小島、田中等同志建立了反戰同盟魯南支部。
一九四五年五月四日,在八路軍冀東軍區成立了在華日人解放聯盟冀東支部。
隨著抗日戰爭的深入和反戰運動的蓬勃發展,一九四二年六月廿三日,在延安的日本同志創立了“在華日本共產主義者同盟”。共產主義者同盟是在反戰同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以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的先鋒隊組織。同盟成立后,就在各抗日根據地發展了支部。《在華日本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成立,對反戰運動中的日本士兵和中國抗日軍民影響很大,延安的《解放日報》在一九四二年六月廿五日還發表了社論。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五日到八月三十日在延安召開華北日本士兵代表大會和華北日人反戰團體大會。
日本士兵代表大會,聚集了在華北與八路軍作戰的十九個日軍部隊的士兵。他們代表日軍中所有的兵種,而且包括從二等兵起到少尉為止的軍級。這些代表從日本士兵的立場出發,商討了日本士兵目前最迫切的要求。大會一致通過了章程、宣言和《日本士兵要求書》。《日本士兵要求書》共有二百二十八條,反映了日本士兵切身的利益和權利,如:向日本軍部抗議,不服從非人道的命令,讓士兵吃飽飯,不許打耳光等項內容。
這次大會是七十年來日本軍隊從未有過的事情。《日本士兵要求書》也在日軍中引起強大反應,其影響和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另一個大會是華北日人反戰團體大會,是由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八個反戰單位聯合召開的。大會統一了華北日本反戰力量,成立了反戰同盟統一機構——在華日人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為了華北反戰團體名稱之統一,把覺醒聯盟改為反戰同盟。選舉彬本一夫為華北聯合會會長,森健、鬆井敏夫為副會長。
這次大會,統一了華北日本反戰組織,從此使反戰運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通過大會,進一步地具體地了解了日軍的情況,這對今后向日軍進行宣傳、瓦解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大會還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黑暗與殘暴,向全世界進行正義的呼吁。
為了迎接抗日戰爭的勝利,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到二月十五日,在延安召開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擴大執委會,延安本部和各地支部的代表出席了會議。
由於國際反法西斯力量有了很大發展,日本國內的形勢起了很大變化。所以反戰同盟的奮斗目標不僅局限於反對不正義的侵略戰爭,而且要爭取中國和日本人民的民族解放,推翻日本法西斯政權。於是大會通過將反戰同盟改組為日本人民解放聯盟。這是反戰同盟一次重大的歷史轉變。
一九四四年上半年,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反戰同盟各支部均改名為解放聯盟支部。到一九四五年七月,日人解放聯盟共有華北、華中兩個地方協會,晉冀魯豫、冀魯豫、山東三個地區協會和十八個支部,一千多名盟員。
這次大會總結了反戰運動的經驗,指出無論是擴大反戰聯盟組織,還是開展反戰工作都有顯著的成績。這些成績是經過許多中國、日本同志共同奮斗流血犧牲所換來的。數年來,在戰場上進行反戰工作而犧牲的日本同志,有姓有名就有二十五人。由於這些有英勇獻身精神的同志們的努力工作和作戰,反戰同盟在日軍中影響越來越大,以致使日軍認為在八路軍、新四軍中有日本部隊。
反戰同盟雖然在數量上比八路軍、新四軍少得多,但是在瓦解日軍、戰勝日軍上卻是一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它熟悉日軍的內部情況,了解日軍士兵的思想、語言、風俗習慣。他們利用日軍中的同鄉、朋友等關系,通過向日軍據點喊話、通信、通電話、送慰問袋等方法,直接和日軍士兵接近,收到很大效果。使日軍士兵產生的思鄉厭戰情緒日益加劇﹔逃亡、自殺和自動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的事件不斷增加﹔士兵反抗長官,不聽命令的事件也不斷發生,致使日軍戰斗力不斷減退。日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反戰同盟的宣傳、瓦解工作無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反戰同盟冀魯豫支部與清豐縣日軍一個大隊的士兵經常通信、宣傳八路軍俘虜政策,揭露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的本質和罪惡。這個大隊與八路軍作戰時,有些士兵大膽拋去武器,逃到八路軍中來(《日本戰友在這樣斗爭著》)。
反戰同盟不但在瓦解日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它的正義行動也極大地鼓舞了中國抗日軍民斗爭的勇氣和爭取最后勝利的信心。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日人解放聯盟在延安發出通電,號召日軍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並命令各地支部盟員到前線,協助八路軍、新四軍接收日軍武裝。但是日軍接到國民黨軍總司令部的命令后,拒不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解放聯盟在爭取日軍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問題上,作了很多的努力和工作,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八月三十日,在延安舉行盛大的歡送日人解放聯盟歸國大會。葉劍英總參謀長出席了大會,並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一九四五年底,解放聯盟各地支部到達東北。在岡野進的帶領下,途經朝鮮,陸續回到日本。至此,反戰同盟完成了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爭取中日民族解放的歷史使命。
反戰同盟在抗日戰爭中,和中國人民一起齊心合力、浴血奮戰,煥發出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並為之流血犧牲,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為中國人民雄偉壯麗的抗日戰爭史詩譜寫了光榮的一頁。為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
(摘自:歐陽淞 曲青山主編:《紅色往事:黨史人物憶黨史》,濟南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