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在貴州及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

作者:歐陽淞    發布時間:2015-07-27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摘要: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發生了以遵義會議為標志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對整個長征乃至中國革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黨和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不僅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還創造了燦爛的軍事文化,基本形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留下了不朽的毛澤東詩詞。這些都是寶貴的文化財富。

關鍵詞:紅軍長征﹔貴州﹔歷史地位﹔文化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學習黨史作出重要指示。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更是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去年10月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80周年紀念,今年1月是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紀念,明年10月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在這些重要紀念活動到來的時候,通過黨史文化論壇深入開展對紅軍長征的學習研究,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習黨史重要講話精神的一個實際的行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長征,是歷史上無與倫比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在紅軍長征的偉大歷程中,貴州有一連串重要的空間節點,在這裡上演過一幕幕威武雄壯、瑰麗神奇的活劇。在中央紅軍長征入黔80周年之際,本文擬就紅軍長征在貴州及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紅軍長征在貴州的基本情況

貴州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4年至1936年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央紅軍,紅二、紅六軍團在長征途中先后轉戰貴州,書寫了彪炳史冊、光耀千秋的偉大篇章。

(一)紅軍長征在貴州的主要經過

1934年7月,為調動和牽制敵人,減輕國民黨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的壓力,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先后決定派遣兩支部隊北上和西進。紅六軍團作為中央主力紅軍戰略先遣隊奉命西征,拉開了長征的序幕。

1.紅六軍團西征進入貴州

遵照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電令,1934年8月7日,紅六軍團9000多人告別湘贛革命根據地,突圍西征。9月20日,進入貴州黎平縣境。10月24日,在印江木黃與紅三軍(即后來的紅二軍團)勝利會師,會師時僅剩3300多人。在近80天的西征歷程中,紅六軍團連續行軍作戰,跨越敵境5000多公裡,戰勝了湘、粵、桂、黔四省敵軍的圍追堵截和無數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軍委交給的戰略任務。

2.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開始長征。蔣介石察覺到紅軍轉移的路線和意圖,調集5倍於紅軍的重兵,在紅軍去湘西的路上設置了一個大“口袋”。在這個危急關頭,毛澤東提出了中央紅軍放棄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計劃,轉移到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開辟新的根據地的建議。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負責人在湖南通道舉行緊急會議,會議經過激烈爭論后決定暫時轉兵貴州。12月14日紅軍攻佔貴州黎平。

中央紅軍在貴州活動長達4個多月,途經黎平、遵義、安順、畢節、盤縣等40多個縣(市)。貴州是中央紅軍長征經過的11個省中活動時間最長、活動區域范圍最廣、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尤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召開了以遵義會議為標志的系列重要會議,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中央紅軍先后取得了強渡烏江、激戰婁山關、四渡赤水等戰斗、戰役的勝利,擺脫了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跳出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包圍圈,取得了戰略主動權。

3.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在貴州

1935年11月19日,紅二、紅六軍團從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開始長征,1936年初向貴州石阡、鎮遠、黃平實行戰略轉移。紅二、紅六軍團征戰貴州3個月,創建了黔西北革命根據地,展開了烏蒙山回旋戰,召開了對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具有重大意義的盤縣會議,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貴州人民對紅軍長征的有力支持

紅軍長征轉戰貴州期間,貴州各族群眾對紅軍給予了無私幫助和有力支持。

1.踴躍參加紅軍

據《紅星報》1935年4月5日報道:“總結各軍團的擴紅報告……總計(擴紅)5400余人,遵義戰斗中爭取的新戰士(除)外”。另,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在貴州期間,也擴紅5000多人。(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第1巻,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0—157頁。)身處危局的兩大主力紅軍在地瘠民貧、人口稀少、之前沒有多少群眾基礎的貴州,短時期內能夠擴紅萬余人,為遭受重創的紅軍補充了可貴的有生力量,為長征勝利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2.積極提供后勤保障

貴州各族人民盡管當時生活十分貧困,但還是拿出糧食、衣服、鞋襪、食鹽等支援紅軍長征。1935年1月,中央紅軍來到桐梓,急需軍糧,桐梓的廣大群眾,晝夜為紅軍碾米20多萬斤。在桐梓、大方和畢節,當地群眾為紅軍趕制軍衣23000多套。(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第1巻,第150—157頁。)紅軍兩渡烏江、四渡赤水期間,各族群眾積極提供船隻、木板等器材,並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駕船渡江渡河。各族群眾還千方百計搶救安置傷病員、掩埋烈士遺體,僅遵義“貧民醫院”搶救醫治紅軍傷病員就達數百人。

3.地下黨有力配合紅軍行動

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貴州的地下黨組織積極配合中央紅軍的軍事行動。1935年2月,中央派楊濤(潘漢年)到貴陽,與中共貴州省工委接上頭,傳達了中央指示。省工委接受任務后,積極開展工作。省工委書記林青和省工委委員秦天真分別通過打入敵人內部的同志完成了竊取敵人密電碼和軍事地圖的任務,為中央紅軍截取、破獲敵人情報,在四渡赤水等戰斗中贏得主動發揮了重大作用。

(三)紅軍長征對貴州的深遠影響

1.沉重打擊了敵人

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在毛澤東等人的指揮下,在短短4個月內,瓦解了黔軍,削弱了國民黨中央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宣告了國民黨蔣介石“圍剿”的失敗。此外,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在貴州進行的烏蒙山千裡回旋戰,同樣創造了長征途中擺脫強敵、運動殲敵的又一成功戰例。

2.播下了革命火種

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中共中央在遵義批准成立了中共貴州省工作委員會,先后建立了遵義、湄潭、桐梓等縣級政權組織和50多個區、鄉蘇維埃政權組織﹔組建了一批紅軍游擊隊及區、鄉革命武裝﹔建立了“紅軍之友社”“遵義赤色工會”“桐梓縣農民委員會”等40多個革命群團組織。

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在貴州期間,成立了中共川滇黔省委及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建立了畢節中心縣委、8個區級蘇維埃臨時政權和95個鄉村蘇維埃政權,組建了百余支游擊團隊。

3.傳播了革命思想

中央紅軍佔領遵義期間,毛澤東、朱德等領導同志都在群眾大會上作過熱情洋溢的演講。總政治部還制定和發布了《關於瓦解貴州白軍的指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給中央軍和黔軍弟兄們的信》《總政治部關於進入遵義城通令》等,揭露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本質,規定紅軍指戰員必須嚴格遵守的紀律。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還通過標語、歌謠等傳播革命思想。“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紅軍絕對保護工農的利益”等標語隨處可見。

紅軍長征對貴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長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