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雄譜:忘身而戰【3】
寸性奇:龍泉寸斷,隻聞鐵骨錚錚
山西省垣曲縣毛家灣,中條山西段,硝煙仿佛還在陡峭的山壁間回旋。
“戰場上最后的數十名中國軍人已全部戰死,從幾十裡外來的7名中國軍人闖入日軍包圍圈,沖向寸師長的遺體,用刺刀、用手指,刨著帶血的土石……”盡管70多年過去了,但提起發生在1941年5月的一幕,曾參加過中條山戰役的河南新鄉籍老兵黃德興仍記憶猶新。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軍12師師長寸性奇號稱‘帶劍將軍’,他犧牲后下屬拼死搶尸、村民冒死偷葬的故事,在當地家喻戶曉。”年逾九旬的黃德興老人告訴記者。
雲南省騰沖縣城關鎮四保街、騰沖國殤墓園,寸性奇的出生地到安葬點僅相距兩公裡,卻概括了這位“帶劍將軍”英勇壯烈的一生。
1907年,年僅14歲的寸性奇懷著“非講武不足保國”的信念,從騰沖步行到昆明,投學於當地主要革命黨人李根源處。見此少年志向堅定,李根源遂介紹他加入同盟會,后考入雲南講武堂學習。
在辛亥革命、護國運動、二次革命中,他英勇善戰,屢建功勛。1923年3月12日, 孫中山授予他大本營中將參軍及中央直轄滇軍中將憲兵司令,並親賜中山劍。北伐戰爭后,寸性奇調任陸軍第3軍12師參謀長兼34旅副旅長。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寸性奇請纓北上,率部急行軍300余裡,從河南開封馳援河北淶源前線﹔又赴保定,進而兵入娘子關,與敵血戰14個晝夜,消滅日軍一個聯隊﹔后率部在臨汾、侯馬、絳縣等地阻擊南犯之敵,三戰三捷。
1938年5月起,寸性奇這柄“奇劍”像楔子一樣牢牢插在中條山西段。
處心積慮的侵華日軍深知中條山據之即可“固華北、抑洛陽、窺西安”,曾發動13次圍攻。作戰中,寸性奇部次次首當其沖,不但寸土未失,還數次大敗日軍。
1939年秋,借第3軍軍長唐淮源回雲南奔母喪之機,日軍再次發動突襲。沒想到代理軍長、12師師長寸性奇親臨前線,與日軍血戰9個晝夜,殲敵3000余人。1941年初,寸性奇又設伏張家坪,全殲日軍227聯隊主力,擊斃聯隊長少田勝。
1941年5月7日,惱羞成怒的日軍兵分三路向台寨至邵源方向的中條山主脈發起了第14次圍攻。
5月10日,第3軍召開作戰會議,唐淮源表達了自己萬不得已殺身成仁的決心。寸性奇當即表示:“請軍長放心,當前態勢,活下去難,但死容易,決不為國家和民族丟臉!”
歷史很快給了兩位將領慷慨赴國難的機會,最終以生命踐行諾言——
12日中午,大雨滂沱,日軍對第3軍軍部的包圍圈已縮至可互擲手榴彈的距離,為不當俘虜,唐淮源開槍自殺。
此時,日軍上田聯隊等部攻佔了12師制高點水骨朵高地,全師處於日軍炮火壓制之下。望著敵人的炮火,寸性奇下令師部特務連的幾十人向高地逆襲。然而,逆襲終未成功,寸性奇也胸部中彈負傷。
13日拂曉,日軍發起總攻,卻看到了讓他們驚詫的一幕——中國軍隊僅存的400余人竟全部躍出戰壕,端著刺刀沖了過來。
這次肉搏戰后,陣地又堅守了近一天。黃昏時分,日軍的炮火發瘋似地猛烈襲來,一發炮彈落下,寸性奇的右腿被炸斷,頓時血流如注。
寸性奇不顧傷痛繼續指揮戰斗。最后,他環視僅余的數十名官兵長嘆一聲:“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說罷,他拔出中山劍揮向喉間。
龍泉寸斷,隻聞鐵骨錚錚。當夜,4位當地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將他的遺體悄悄掩埋。其父寸大進老先生恨自己已經88歲高齡,無力報國,遂絕食而亡,死后雙目不瞑。
歷史不會忘記英雄。1942年6月,雲南各界人士和第3軍先后在昆明和陝西省城固縣召開唐淮源、寸性奇二位將軍的追悼會,蔣介石、林森等國民政府首腦和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分別贈送挽聯。
1989年,寸性奇的遺體被遷入騰沖國殤墓園,成為園中軍銜最高的抗日英烈。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魏聯軍 通訊員 谷巍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