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在狼牙山

作者:葛振林    發布時間:2015-10-19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葛振林,“狼牙山五壯士”之一。1941年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余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某部第七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七連決定留下第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及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戰士擔負后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打退了敵人5次沖鋒,打死敵人50多名。當手榴彈、子彈全打光后,他們寧死不屈,縱身跳下懸崖。葛振林和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挂住,幸免於難。5位戰士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戰斗在狼牙山

我今年78歲了。每當想起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抗擊日本侵略軍的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時,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靜,那悲壯的戰斗歷程就又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我的老家在河北曲陽縣。我8歲失去了母親,從小給地主干活,受盡了壓迫和剝削。1937年4月,我在地下黨的領導下投身革命,斗地主,斗惡霸。后來八路軍來到我們村,幫助我們成立了各種組織,我便當上了民兵隊長,帶領民兵減租減息,征糧運糧,擁軍優屬,支援前線。1938年2月,我參加了八路軍,被分配在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直接投入反抗法西斯、打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在抗戰期間,我曾參加過宋城、阜平、東庄、大龍華、黃土嶺、南坡頭、狼牙山、百團大戰爭等大小幾十次戰斗。

1941年8月,華北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調集10余萬兵力,對我晉察冀根據地實施規模空前的大掃蕩,進攻狼牙山地區的日偽軍是由敵酋旅團長高見指揮的部隊。

狼牙山因其峰巒狀似狼牙而得名,地勢險要,是晉察冀邊區的東線大門。它不僅在軍事上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我根據地的倉庫,山上存放著許多彈藥、裝備和糧食。

9月23日,我們團長接到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的通報,得知正在掃蕩的敵人,對狼牙山周圍可能有大的行動。他便立即進行部署。當時,團主力調出去保衛軍區機關了,留在狼牙山隻有我們七連和部分民兵。我們駐扎在林泉,連長劉福山和指導員蔡展鵬接到要保衛狼牙山的命令后,立即集合部隊出發。

9月24日凌晨,3500多名日軍,帶領著偽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從四面八方向狼牙山包抄。被合圍在狼牙山上的地方黨政機關干部和周圍村庄的群眾達三四萬人。團長部署我們七連擔任后衛,掩護黨政機關和群眾突圍,等大家安全轉移后,留下一個班拖住敵人,最后轉移。

我們班長馬寶玉得知這一消息,便跑去找指導員求戰,要求把最后拖住敵人的任務交給我們。連長和指導員一商量,同意了我們的請求。當時,我們班除因傷病住院的同志外,隻剩下五人:班長馬寶玉,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還有我。我是副班長。

24日午夜,團長接到楊成武司令員命令:“敵人口子已開,馬上突圍。”

眨眼工夫,在清冷的月光下,三四萬名干部和群眾由部隊掩護著,井然有序地順著盤陀路,悄悄地向碾子台方向轉移。

團長臨走時,特地看望了我們班,並對我們說:“突圍的隊伍和連主力能不能安全地跳出包圍圈,全看你們能不能把敵人死死拖住。從現在起,你們一個人要對付敵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如果你們充分利用狼牙山的天險和改造過的地形,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就一定能完成任務。”

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請首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