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在三線【2】
自12月12日起彭德懷離開成都開始第一次外出調查,在抵達重慶參加完三線建委政治工作會議后,他轉道去內江、自貢和威遠了解了天然氣和碳黑的生產情況。
1966年元旦剛過,政治風暴卷壓而來,圍繞對《海瑞罷官》的批判,不指名地、但越來越明白地把“海瑞”——“反黨分子”——彭德懷作為目標。在這之前,毛澤東在杭州對陳伯達等人說:“姚文元的文章也很好,點了名(按:指點了吳晗的名)”,“但是沒有打中要害。要害問題是‘罷官’,嘉靖皇帝罷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們罷了彭德懷的官,彭德懷也是‘海瑞’”。對三線建委來說,不是第三副主任彭德懷來了,而是“海瑞”來了,對待彭德懷的種種態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1966年一二月間於成都錦江飯店舉行的三線建委年度總結計劃會上,彭德懷就是這樣承受著沉重的壓力,懷著難以言狀的復雜心情參加的。他在會上很少發言,但對三線建設則充滿了希望。他在筆記本上寫道:“隻要今后不再犯1958年至1960年那樣的主觀主義錯誤,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那就可以肯定會做出偉大成績來,這應為我國經濟建設前途慶幸。”
會議結束后,彭德懷即起程第二次外出調查,去渡口了解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情況。沿途他視察了成昆鐵路的建設現場、西昌專區、石棉縣石棉礦,還特地去了紅軍長征時搶渡大渡河的安順場渡口,並重訪了他曾率紅軍攻打過的會理縣城。
2月30日,彭德懷到達渡口。渡口原是金沙江畔一個隻有7戶人家的小村,當時正在興建西南地區最大的攀枝花鋼鐵基地。彭德懷在山上山下仔細參觀,走得汗流浹背,看得振奮不已,連說真是好地方,毛主席決斷正確。
在參觀建設中的寶頂山煤礦時,彭德懷更難抑制感情。曾身受掘洞挖煤之苦的彭德懷十分熟悉這些“烏金”,他一再囑咐陪同參觀的渡口市委領導人說:“巷道支撐一定不能馬虎,要絕對保証工人生產安全。”
渡口市火熱的建設景象使彭德懷這個不寫詩的人也詩興大發,他並未把寫的詩給別人看,隻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為今天的讀者留下了他當日的滿腔豪情:“天帳地床意志強,渡口無限好風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盡寶藏。懸崖險絕通鐵道,巍山惡水齊變樣。黨給人民力無窮,眾志成城心向黨。”
不想短短的渡口之行,惹出了麻煩。
3月25日,彭德懷在石棉縣安順場渡口,面對洶涌咆哮的大渡河,不禁深深緬懷當年英勇搶渡的紅軍戰士和舍出身家性命為紅軍擺渡的船工。當聽說還有一位曾為紅軍撐過船的老船工帥仕高仍健在時,他十分高興,特地看望他,並以當年老紅軍的身分感謝他。彭德懷詳細詢問帥仕高解放后的生活狀況,當聽出老船工生活上還有困難,便在臨別時送給老船工10元錢。
這件事后來被“揭發”,作為“批判”彭德懷“是偽君子,施行小恩小惠”、“收買人心”的例証,那位老船工也無辜受累。這使對老船工傾注了無限感激之情的彭大將軍無法忍受,他大聲斥責那些“批判”者:“人家是拼著命給紅軍干的!”“我們給什麼能把人家收買得了啊!”
3月28日,彭德懷參觀西昌螺吉山彝族畜牧場,牧場地處高山區,彭德懷為了解彝民的生活,在那裡吃了一頓飯。回到西昌,彭德懷一打聽,去了10個人,一共付了兩元飯錢。彭德懷說,那是人家的血汗生產的,付這麼少的錢不好。即寫了一封信給畜牧場的干部:
田同志:
我們今天在你場吃過飯,每人隻算兩角錢,實在太少。以六斤肉計,每斤七角,即四元兩角,還有其他飯菜,至少十元才公道。除每人已給兩角外,另補八元,請查收。任何企業必須嚴格執行核算制。
彭德懷
3月28日
這件事,連同他在其它一些場合的一些表現:如對當時建造每平方米造價150元,每位客人佔用60多平方米的高級招待所不以為然﹔對許多縣市專區和工礦企業竟相修建高級招待所,特別是四川省用西昌建設下馬的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錦江飯店表示不滿等等,都被指責為“借此吹噓他是一向主張艱苦朴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