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探尋記憶之真到逼近歷史之真【3】
——口述歷史視域中的真實性
原標題:口述歷史視域中的真實性
發布時間:2016-01-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讓口述歷史無限逼近歷史之真
正因為口述文本之真與歷史之真之間有著多重阻隔,所以口述歷史應當關注歷史之真如何沖破多重帷幕的阻隔而得到部分呈現。口述歷史的主要任務就是挖掘、採集、保存、整理口述者的歷史記憶,口述歷史研究者應著力發掘記憶之真、減少記憶呈現的阻隔,在探尋記憶之真過程中無限逼近歷史之真。
為了保証口述歷史文本的真實,必須著力保証歷史記憶的真實和歷史敘述的真實。歷史記憶受其內在機制及自然因素的影響,其真實性很難為口述者所左右,但歷史敘述的真實則是口述者所能把握的。所以,口述歷史的主要環節應該放在歷史記憶呈現過程中,研究影響歷史記憶呈現的多重因素,從而將歷史記憶完整而准確地以語言表述的方式呈現出來。為此,必須排除歷史記憶呈現過程中的多種因素阻隔,使歷史記憶盡可能真實地呈現出來。這實際上就是口述歷史所要做的主要工作。
歷史的真相是惟一的,但對它的記憶及其呈現出來的面相則是多樣的。不同的口述者從不同的視角對相同歷史事件所呈現的歷史記憶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境遇中以不同的視角所呈現的歷史記憶也是有差異的。馬克思說:“歷史事實是由矛盾的陳述中清理出來”,對於相同事件有不同乃至矛盾的敘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能因此就否定其真實性。口述者對歷史之真的追尋很像是瞎子摸象,自以為摸到了歷史真相,但他所觸摸到的僅僅是部分的歷史真相,是其歷史記憶中的部分真相,離客觀存在的歷史之真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口述歷史研究,就是這樣一種以挖掘歷史記憶的方式無限逼近歷史真實的追逐歷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 |